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译华严经音义

新译华严经音义

二卷。唐释慧苑撰。是书《开元录》卷九著录,云:“慧苑京兆人,华严藏法师上首门人。勤学无惰,内外兼通,华严一宗,尤所精达。以新译之经,未有音义,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字书,撰成二卷,俾读之者,不远求师而决于字义也。”《华严经》开元以前有两种译本:一是东晋义熙末佛陀跋陀罗所译,六十卷,三十四品,称《六十华严》或《旧译华严经》。《玄应音义》卷一所释即此书。二是唐武后证圣间实义难陀所译,八十卷,三十八品,称《八十华严》或《新译华严经》。慧苑所释为此书。本书慧苑自序云:“少玩兹经,索隐从师,十有九载。”慧苑为华严藏门人。华严藏者,今称华严宗三祖,《宋高僧传》卷五有传,名法藏,字贤首,康居人,卒于先天元年(712年),年七十。慧苑尚著《华严疏刊定记》二十卷,不尽守师说,故每为澄观之《华严玄谈》所诃,《佛祖统纪》言:“法藏既亡,慧苑悉叛其说。”指此也。今《刊定记》见影印续藏,不全。《新译华严经音义》亦仿《经典释文》体例,将经文难字录出,注音训于其下,并广引字书及传记以明之。清张秋水(鉴)有手钞《华严经音义》之跋(见《冬青馆甲集》卷五),云:“辛酉(1801年)春,纂修《两浙盐法志》,开局于西湖昭庆寺,寺故有藏经,因借得《华严经音义》,爱之,录其副,为亡友刘疏雨假去未还。乙丑(1805年)夏,在琅爟仙馆睹是本,复竭四昼夜之力录之。所引书如张揖《埤苍》、杨承庆《字统》、李彤《字指》、阮孝绪《文字集略》,世不经见;说经家如《孝经》郑注、《孟子》刘熙注、《国语》贾逵解诂、《月令》蔡邕章句、《周易》刘瓛义疏、《尚书》王肃传、《诗》韩婴传、《庄子》司马彪注,尤足宝贵。此书出,其为当世见重宜何如?”玄应《一切经音义》兼注群经,故文字较简,此书专注一经,故文字较繁。张之洞《书目答问》以二书(《玄应音义》及本书)附经部小学类,曰:“二书所引古书及字书,古本甚多,可资考证,故国朝经师多取资焉,于彼教无与也。”慧苑书版本,大别为藏本与儒本两系。藏本两种:一、二卷本,宋元明南藏等属之;一、四卷本,明北藏及嘉兴藏属之。此书自《开元录》著录,以迄明南藏,皆二卷,明北藏始析一卷为两卷,嘉兴方册藏因之,故有四卷。儒本五种:一、臧镛堂本,二卷,叙录一卷,嘉庆四年(1799年)刻。所刻者为南本,而序误为北本。臧本与藏本及诸儒本大异者,乃凡音译之梵言,悉从删削,仅存义译之文,诸家称此本为删节本,然此本刻于粤,版式甚精。二、陈氏丛刻本,二卷,道光间江宁陈宗彝刻。三、守山阁本,四卷,道光间刻,出自嘉兴藏本。四、粤雅堂本,四卷,咸丰四年(1854年)刻。自言出北藏本。五、曹籀本,二卷,取臧氏节录本与《玄应音义》合刻。

猜你喜欢

  • 灵鬼志

    三卷。晋荀氏撰。荀氏生平事迹不详。仅从书中“南平国蛮兵”条,知荀氏于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做过南平国郎中。此书《隋志》入史部杂传类,著录三卷,题荀氏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丙部小说家类。《太平御览·经

  • 大学解

    ① 一卷。清牛运震(1706-1758)撰。运震字皆平,号真谷,又号空山,山东滋阳人。著有《空山堂十七史论》、《空山堂集》、《空山堂春秋传》二十卷、《空山易解》四卷及《周易解》。其《四书解》虽已定稿,

  • 贞白遗稿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

  • 齐治录

    三卷。清代于准撰。此书分十一门类摘录历代诸儒家的修身处事格言编辑而成。十一门类为:“幼学养蒙”、“闲家善后”、“士子守身”、“缙绅居乡”、“以道事君”、“任职居官”、“劝谕愚民”、“慎重刑狱”、“善俗

  • 正音通俗表

    一卷。清潘逢禧撰。逢禧字澹如,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潘氏于凡例中云:“是书论正音,非论音韵也。然不知音韵反切,则正音不得而明,故集中先列音韵各表,为学正音者导厥源流,亦且为论音学者探其门径。”又云:

  • 东堂词

    一卷。宋毛滂(1055-1120)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属浙江江山)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毛滂为法曹,任满当去,已行抵当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加欣赏,折简追

  • 摛文堂集

    十五卷。《附录》一卷。宋慕容彦逢(1067-1117)撰。慕容彦逢,字淑遇,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崇宁元年(1102),除秘书省校书郎,

  • 尔雅一切注音

    十卷。清严可均辑。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清文字训诂学家。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任建德教谕,后引疾归,以著书为事。学问淹博,

  • 坦斋文集

    二卷。明刘三吾(约1312~约1400)撰。刘三吾,名如孙,字三吾,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元末为广西儒学副提举,明洪武十八年(1385)召为左赞善,迁翰林学士。洪武末因考试不实罪被发戍边。建

  • 湘阴县图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郭嵩焘等纂修。郭嵩焘,字伯琛,湖南淮阴人,道光进士,详见《湖南通志》(三百一十六卷)条。《湘阴县图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共三十四卷。分为二十七门。首序、凡例等。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