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出汉魏石经考

新出汉魏石经考

四卷(影印原稿本)。吴维孝撰。维孝字峻甫,率宾人。书前有宋文蔚、刘芝叟、陈景陶的序以及吴氏的叙目。首卷是汉石经残字,二卷为魏石经残字,三卷是魏石经残字考释。四卷以周氏、马氏所藏以及破碎的魏石经残字作为结束。卷中所收,以光绪乙未年(1895)以后出土汉魏石经为限。其前著录于《隶释》、《录续》和黄易所藏的概不掺入。只有那些《隶释》所载汉石经《论语》与新出汉石相衔接的,吴氏将其拼合於新出残字断处,以著录之。所以此书冠以“新出”之名。其书成於1925年,虽名为“新出”,而1925年以后所出的汉石经多字《周易》以及第二次发现的石经后记,均未收录。所据以考释的,汉石经部分,只有第一次发现的石经后记,以及《鲁诗》、《仪礼》、《春秋》、《论语》等一些小石。魏石经部分,仅仅为在正面、背面刻有《尚书》、《春秋》的两石以及周氏、马氏所藏之石,还有《尚书》之《皋陶谟》、《益稷》、《多方》、《立政》数小石而已。此书所考所收,既不如罗振玉集录汉石经那么丰富,也不如王国维、章炳麟、王广庆诸人考定魏石经那么详尽。如汉石经残字中,“阳弭夫谓赫南仲”七字一石,是《诗经》之《采薇》、《出车》篇中的文字,却列于表叙之后;“遂后首醢”四字一石,是《仪礼》之《乡饮酒》之文,却以为是《燕礼》之文,尤为疏舛。但是吴氏对于魏三体石经中的古文,上溯《说文》,下证以《汗简》《四声韵》以后诸书,认为将石经之科斗文,与秦汉所称古籀两相质证,无不可融通。虽或体有繁省,形有革诡,但究其渊源无不若出于一。这种识见颇能不为旧说所囿。按,石经三体书,唐时教国子,限三年业成,其中即有三体中之古文。陆德明《经典释文》,其尚书释文未经开宝改写的原本,也都用这种古文。郭忠恕的《汗简》,其古文也多据此收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认为古文《尚书》作字奇古,不是穿凿附会字书的人所能理解的,学者考察它,可以知道造字之本。在宋以前,对于这种古文尚知其渊源所自,其后,人们未见开宝改定以前的《经典释文》原本。又因《经典释文·叙录》有“尚书之字,本为隶古。既是隶写古文,则不全为古字,今宋斋旧本及徐、李等音,所有古字盖亦无几。穿凿之徒,务欲立异,依傍字部,改变经文,疑惑后生”之语,人们不知陆氏别有所指,误以为此种古文为陆氏所不取。至《四库提要》遂指薛季宣《尚书古文训》所据的这种古文为奇形怪态,不可辨识。到了乾嘉之后,钟鼎之学盛行,因此种文字与之不同,更斥以为奇诡,不足为训。从此便没有过问这种古文的人了。只有孙星衍《三体石经遗字考》认为它或合于《说文》所载古文重文,或足补《说文》所未备。孙氏寻绎其字画,实为小学圭臬,具有特识。但同意他的学说的人极少。直至发现表里尚书春秋三体石经之后,人们才相信这种古文不是郭忠恕、薛季宣等人伪造的。对于《汗简》《四声韵》所引古文,才不加疵议,并公认这种古文为孔壁中的真古文。但王国维仍认为周秦间的古文不是殷周间的古文。吴氏此书认为把这种古文与古籀相质证,无不可融通,这是发前人所未发,为全书精华。此书又考证《尚书·无逸》“仲宗及高宗”之“仲”字,古文作“”,与殷虚文字契合。“仲丁”之“仲”字,上有旗游之形,其取象相同。《春秋·僖公》“天主狩於河阳”的“狩”字,古文假“兽”为狩,与殷虚文字契合。“王狩於某”之“狩”作“兽”,其假借也相同。其体其例,都是从殷商文字一系继承来的,其间虽有变更,但保持殷商古文者仍居多数。认为这种古文是周秦间古文的观点,固然未免囿于许慎古文出自壁中的成见,未明真象,但吴氏仅知其与古籀融通,而不知其中尚有殷商古文,仍嫌未尽透彻。

猜你喜欢

  • 古今艺苑谈概

    十二卷。旧题宋俞文豹撰。俞文豹生平事迹详见《吹剑录》。此书分上集六卷,下集六卷,主要杂采故实编撰而成。分条摘录史实,无所辨论,每条之下各列书名。舛讹颇多,如,邹忌妻妾事,出自《战国策》,其书注曰,出自

  • 羯鼓录

    一卷。唐南卓撰。《唐书·艺文志·乐类》载南卓《羯鼓录》一卷,但不说南卓何人。其《杂史类》又载南卓《唐朝纲领图》一卷,注曰南卓字昭嗣,大中时为黔南观察使。计有功《唐诗纪事》也称南卓为拾遗,以谏谪松滋令,

  • 改定崔氏易林

    四卷。清牟庭撰。庭原名廷相,字陌人,号默人,山东栖霞人,乾隆优贡生。著有《雪泥书屋杂志》。《崔氏易林》旧题作西汉焦赣撰。牟氏据《后汉书·儒林传》等资料,考定《易林》乃崔篆所撰。另《易林》卷首有费直序一

  • 贞复堂集

    十三卷。清黄潆之(约1891前后在世)撰。黄潆之字杭荪,湖南善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吏部主事。本书系作者卒后,其子黄仁俊等编次付刻而成。卷一为《劫余集》,收古近体诗五十四首;

  • 萧韶考逸

    二卷。明吕怀(生卒年不详)撰。吕怀字汝德,号中石,嘉靖年间进士,累官至太仆寺少卿,有《周易卦变图传》,《历考庙议》等书。吕怀律吕之学师承于湛若水。该书则是吕怀与他的门人胡采等人问答而作。其说以黄、大、

  • 读易管窥

    五卷。清吴隆元撰。该编第一卷为考略,次列河图、洛书诸图。其河图旋毛、洛书坼甲二图说,“得之朱升《易经旁注》”,然而朱升乃明朝初年洪武时人,不是伏羲时人,不知从何说出“得之朱升《易经旁注》”况且旋毛、圻

  • 古韵通

    八卷。清柴绍炳撰。绍炳(1616-1670)字虎臣,晚年号省轩,浙江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明亡,归隐南屏,行医自给。学识渊博,尤精韵学。尚著《切韵复古编》、《通考辑略》、《省轩考古类编》、《经史通考

  • 师郑堂经说

    三卷。孙雄撰。孙雄有《读经救国论》六卷,详见《读经救国论》条。《师郑堂经说》篇首录俞樾手札,次为自叙。孙雄少时即治经学,持书诵习于清代经学家俞曲园(樾)、黄元同(以周)的门下。此书编辑的都是年轻时所作

  • 宇宙趣谈

    一卷。英国瑞思义(详见《科学趣谈》)、上虞许家惺同译。《宇宙趣谈》同瑞思义翻译的《科学趣谈》一样,也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人在宇宙天体方面的重要发现,两部书的体例相同,也是选译本。《宇宙趣谈》概要地叙述了

  • 纬捃

    十四卷。清乔松年(1815-1875)撰。乔松年字建侯,号鹤侪,山西徐沟(今榆次)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授工部铅子库主事,历任都水司员外郎、常州、苏州、松江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