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拜经楼丛书

拜经楼丛书

三十一种,九十八卷。清吴骞辑刊,清朱记荣重刊。吴骞字槎客,一字兔林,浙江海宁州(今浙江海宁西南)人。贡生出身,笃嗜典籍,喜刊古书,遇善本书则倾囊购之,家藏书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夕展诵。能画工诗,嘉庆间卒,年八十一,有《拜经楼诗文集》传世。朱记荣字懋之,号槐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贩鬻书籍为业,光绪间侨居松江,筑槐庐以藏书,曾辑刊《槐庐丛书》、《校经山房丛书》等,有《金石全例》行世。吴骞初刊《愚谷丛书》,并无总目,仅收《谢宣城诗集》、《谗书》、《拜经楼诗话》三种,后来随得随刊,均成于乾嘉之际,并无《拜经楼丛书》之名。至光绪年间,朱记荣重加编定,方定名为《拜经楼丛书》,共十种,加上原来陆续刊行者,共达三十一种,主要有《陶靖节先生诗》、《谢宣城诗》、《国山碑考》、《诗谱补亡后订》、《桃溪客语》、《拙政园诗集》等等。丛书所收各书以诗文集及诗文评为主,崇尚风雅,颇具别裁,非为钞撮成书、拾人牙慧者可比,受到学界推崇。主要通行本有清乾嘉间海昌吴氏刊本《拜经楼丛书》(一名《愚谷丛书》)、清光绪十一年会稽章氏鄂渚刊本《重刊拜经楼丛书七种》、清光绪二十年(1894)吴县朱氏校经堂刊本《重校拜经楼丛书十种》、民国初上海博古斋汇辑影印本《拜经楼丛书三十种》等。

猜你喜欢

  • 武夷山志

    二十四卷。清董天工撰。董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武夷山在崇安县南。道书以其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相传古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旧有志,董氏以为不足。其取衷稚生、徐德望、王适庵、王草堂四人所撰四

  • 话山草堂词抄

    一卷。清沈道宽(生卒年未详)撰。沈道宽有《论语比》。此其词集,共收词一百三十阕。慢词居三分之二,多用屯田、清真、白石之调,但并不宗主一家。有光绪三年(1877)刊本。

  • 物类相感志

    ①一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主要记述磁石引针、琥珀拾芥、蟹膏投漆漆化为水、皂角入灶突烟煤坠、胡桃烧炭可藏针、酸浆入盂水垢浮等物物相感之事。全书共分总论、身体、衣服、饮食、器用

  • 周易徐氏音

    一卷。辑佚书,晋徐邈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徐邈字仙民,东莞姑幕(今山东沂水)人,官至骁骑将军。其事见《晋书》本传。《隋书·纪籍志》载,孙邈著有《周易音》一卷,《唐书·经籍志》则不著

  • 左官异礼略

    一卷。清沈豫撰。豫有《春秋左传服注存》二卷,见前。《左官异礼略》条举《左传》中与《周礼》相异的官制,加以考证。其中有名不同而实相似的,有名同而实不同的,一一加以辨析。此书对研究周代及春秋官制具有一定的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见《宣明论方》。

  • 慈利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吴恭亨纂修。吴恭亨字岩村,邑人,贡生,经明行修之士。《慈利县志》光绪二十二年(1897)刻本,此志图四,分疆域、山水、都区、建置,开方计里,标识图例,不类疏庸之作,极精审可观。其志山

  • 书经疏略

    六卷。清张沐(详见《周易疏略》)撰。《书经疏略》一书,从《尚书正义》本将书序分冠诸篇;又据古本把书序合为一篇,列于卷首。其次第则与孔安国传及郑玄所注百篇之序俱互有异同。其经文疏语,大多沿袭蔡沈集传之说

  • 读史漫笔

    一卷 明陈懿典撰。陈懿典,生卒年不详,《读史漫笔》一书是他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摘录出来,并对这些摘录部分略加论述,所论述的内容都是一些肤廓之言。此书有程晋芳家藏本,《学海类编》本,《逊敏堂

  • 测海楼藏书目录

    十二卷。清吴引孙编。吴引孙,生平不详。吴氏上承其父家藏之福书堂,本人并不太刻意致力收藏宋元旧本,但能够对实用性书籍广为收蓄。此目著录图书八万余种,卷首冠以御制敕撰之书,卷二经部、卷三四史部、卷五六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