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惠氏读说文记

惠氏读说文记

十五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厓,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经学家,乾嘉学派吴派的奠基人,钱大昕论其学曰:“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独惠氏世守古学,而栋所得尤精。拟诸前儒,当在何休、服虔之间,马融、赵岐辈不及也。”(《清史稿》本传)著作尚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左传补注》、《明堂大道录》等。此书乃是惠氏读《说文》的随手札记。惠氏尝谓《说文》一书,不但形声点画足考制字之原,其所训诂,亦足佐毛、郑诸家之所未备,又皆魏晋以前古文,一句一义在今皆为瑰宝。惠氏治经学,证之以《说文》;治《说文》,证之以群经。此书“一”字下云:“道立于一,故吾道一以贯之,即太极。在《易》惟乾之初九,即乾元也。”“旡”字下云:“通于无,无当作元。《春秋纬》云:‘元者,耑也。气泉无形以起,有形以分,窥之不见,听之不闻。’何休《公羊注》云:‘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是无通于元之谊。”统观全书,诸字之证以经义者,皆与所著《周易述》、《九经古义》、《古文尚书考》、《左传补注》、《明堂大道录》诸书相参互,颇能融会贯通。惠氏除以经史辨证字的本义、别义外,对于字的正体、别体及其古音也加以说明,内容相当丰富。是书并未完成,其弟子江声作了校正参补,刊在《借月山房汇抄》内。另有《指海》本,《泽古斋重钞》本,《式古居汇钞》本,《小学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文温州集

    十二卷。明文林(1445-1499)撰。文林,字宗儒,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历迁太仆寺丞。著有《文温州集》、《瑯琊漫钞》。文林曾官温州府知府,因此以温州名其集。文林为文徵明之

  • 积承录

    一卷。明唐枢(生平事迹请参考《宋学商求》条)撰,其门人吴思诚编。以其承受于师门者积为一书,故名之曰《积承录》。卷首即以“真心”二字立义,全书宗旨立于此。书中阐发,较《因领录》尚稍纯正。但录中引《圆觉经

  • 欹枕集

    残存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的话本小说总集《六十家小说》(今刊书名《清平山堂话本》)中第四集。残存七篇为:《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武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

  • 韩诗辑

    一卷。清代蒋曰豫辑。此书也是蒋侑石遗书之一。由于韩诗亡佚已久,采辑困难,往往费力寻来,经考证却并非韩诗。本书即多此例。书中《芣苢》一诗引《说文·系传通释》称“芣苢,木名,实似李”,这是王肃的说法,出自

  • 五经备解

    不分卷。清周封鲁辑。封鲁字东山,湖北天门县人。此书无序例,凡《易经》三百五十条,《书经》四百九十二条,《诗经》四百五十六条,《礼记》三百五十五条。凡涉及典故及义理的,择采一家之说,或兼采数家之说,只是

  • 散花庵词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昇)作昃,以叔旸(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

  • 元明事类抄

    四十卷。清姚之骃(生卒年不详)撰,龚骖文校,牛稔文复勘。之骃字鲁斯,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后汉书补逸》。《元明事类抄》是其摘录元明两代《西使记》、《经世大典》、《诗会小传》

  • 盼怡楼诗稿

    一卷。清项蘅撰。项蘅,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临海张应彪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其夫张应彪编辑刻印。书前有霞城张灵江所作的序言,书后有其夫张应彪所写的跋语,书末有

  • 历代帝王纂要概括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主要记述历代帝王的世系、年号、岁数,另对各代帝王的贤否,亦有论及,但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据考证,可能为宋代所撰,《永乐大典》有收录。

  • 风满楼帖

    四卷。清叶梦龙编。叶梦龙字云谷,富于收藏。此帖取清代诸贤法书,以小楷为多。第一卷成亲王,朱竹垞、程周量、王阮亭、梁药亭、姜西溟、王蒲衣、何义门八家。第二卷汪退谷、陈匏庐、陈香泉、查声山、徐坛长五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