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斋医论
二卷。明高士(生卒年不详)撰。高士字志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此书成于嘉靖年中。高氏认为“今之医者多非丹溪。而偏门方书盛行,则亦以朱氏为宗者矣。”书中上卷专论痘疹,下卷杂论阴阳六气、血脉虚实。对后世颇有启发。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四库全书总目》收为存目。
二卷。明高士(生卒年不详)撰。高士字志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此书成于嘉靖年中。高氏认为“今之医者多非丹溪。而偏门方书盛行,则亦以朱氏为宗者矣。”书中上卷专论痘疹,下卷杂论阴阳六气、血脉虚实。对后世颇有启发。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四库全书总目》收为存目。
十卷。清朱廷梅修,孙振宗纂。朱廷梅,字和臣,曾任霸州知州。孙振宗,贡生。霸州旧有嘉靖、万历诸志,皆散失。朱廷梅任霸州知州后,即重新纂修。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为:舆地、典祀、建置、学校、武备、食
不著卷数。辑佚书,魏王肃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经解》中。王肃字子雍,历官侍中迁太常,后迁中将军,加散骑常侍。其事见于《三国志》魏志中。《隋书·经籍志》及《唐书·艺文志》载,其所作《易》传凡十卷,《
五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号师伏,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博闻强记,淡于荣利,精研汉儒经学,多所发明。曾讲学于湖南桂阳龙潭书院和南昌经训书院,任
一卷。唐代释吉藏(549-623)撰。吉藏,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祖世避仇居南海,住交广(今越南、广西)一带,后迁居金陵(今南京),吉藏生于金陵。童年时,其父引他见真谛,遂赐名吉藏。吉藏七岁(一说十三
一卷。清姜宸英(见《湛园未定稿》条。)撰。姜宸英生平此本前有秦松龄序,言宸英奉纂修之命,治装北上时,编辑此集。其中均为中年作品。有一九八三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姜先生全集》(二函二十册)影印本。
四卷。清王寿康刻刘墉之书。刘墉(1719~1804)为清代著名书家。字崇和,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工书,尤长于小楷,书风用墨厚重,貌丰骨劲。此帖于道光十五年(1835)刻成,兵燹后石损大
六卷。明程观生撰。观生字仲孚,安徽歙县人。流寓嘉兴。崇祯中知天下将乱,便放弃诸生,以看地之术自谋其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详细记载过他的事迹。但《经义考》只载其《易内三图注》三卷,注释说已散佚,而不及
四卷。英国哈士烈(生卒年不详)撰。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沈阳孔庆高(生卒年不详)同译。嘉约翰先译《体质穷源》一书,但只论及人体,未论及人体之功用。故又译此书,既论人体,又论功用,分为十章,故
六卷。明程大约(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程大约,字幼博,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程幼博集》。集前有焦竑序。是集凡六卷,杂文二卷,诗四卷。其诗多畅所欲言,不拘格律,如泛驾之马,不可以羁勒范之。其
二十卷。宋沈枢编撰。沈枢字持要,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生卒年不详。所编《通鉴总类》,仿照《册府元龟》体例,将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