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解

庄子解

① 三卷。清吴世尚撰。吴世尚,贵池(今属安徽省)人,其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庄子解》一书。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其书只收《庄子》内七篇。其要旨是引《庄子》而附之儒家。观其目录后附记,称向来解《庄子》者,惟林西仲可观,但也有不尽洽合文义的。可见吴氏不知有向、郭二注。其书开卷就说庄子自名其书为《南华真经》,知其未考《唐书·艺文志》所载,实为主观臆断。此书对后世影响颇微,清《四库提要》据内府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清刻本。《贵池先哲遗书》本。② 一卷。清吴峻(生卒年不详)撰。吴峻,字黼仙,金匮(今属江苏无锡)人。撰有《庄子解》一卷。魏晋以来,《庄子》与《周易》同样盛行于世,也有学者用易理释解《庄子》,但不附会易卦。吴峻解《庄子》,即言易理,又讲易卦。并以《逍遥游》、《齐物论》二篇,证明庄子是儒非道,认为此二篇是为蒙庄而立说的旨意。称《逍遥游》释《易》,《齐物论》释《诗》。认为《逍遥游》中的鲲同坤,归藏古《易》卦以纯坤为首,认为鹏即乾,鲲鱼为阴,鹏鸟为阳。背为艮,连山古《易》卦以艮开始。因为连山、归藏都是《周易》前的古《易》,二者都与《周易》相通,所以吴峻多以卦解说此篇。认为《齐物论》释《诗》,详知风感之声乐出于孔窍之虚,而这里所说的风不是《诗经》中十五国风。其释“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句,归结为洼声下而清,污声下而浊;激声高而清,謞声高而浊;叱吸一出一入,声疾而抑;叫譹一呼一应,声迟而扬;穾咬一断一续,声重而疾;于喁一前一后,声轻而缓。认为小和乐中节目,大和乐中纲领。所以多用乐律解说此篇。认为内篇少言《诗》、《易》。总之,吴峻解《庄子》,既附会易卦,又比附乐律,实为别出心裁。后世学者认为其说谬妄不可信,但也可为一家之说。现存《昭代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意见

    一卷。明陈于陛(生卒年不详)撰。陈于陛字元忠,南充(四川省南充市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以翰林院编修参预编纂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于陛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

  • 蒹葭堂法帖

    一卷。明雷宸甫(生卒年不详),董其昌书石刻。雷宸甫,生平不详。据董香光自跋知其为青溪(今江苏南京一带)人。该石刻是雷宸甫从别处获得,后便专筑屋室贮藏。该石刻共包括三部分内容:前为董其昌缩临王羲之的《圣

  • 五代残唐

    见《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 汜胜之书

    二卷。汉汜胜之(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汜胜之(《续四库全书提要》又作“范胜之”),汉成帝时为议郎。曾被派到三辅(今关中平原)指导农夫耕种,政绩斐然,后迁为御使。著有著名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汜胜

  • 性理大中

    二十八卷。清代应撝谦撰。应撝谦见《周易应氏集解》。此书是作者把自己所撰的《性理大全》一书加以修订、增改而成,全书主要是阐述列举儒家关于“心性”、“命理”方面的内容,卷首摘录了“阴阳性命”的论述,于卷末

  • 乳源县志

    十二卷。清裘秉钫纂修,庞玮纂。裘秉钫,浙江富阳人,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万历间韶州推官黄华秀。顺治十八年(1661),裘秉钫莅任,适奉上行文咨取列郡山川名胜,汇成《东粤大观》

  • 澹斋内言

    一卷、外言 一卷。明杨继益(生卒年不详)撰。杨继益,字茂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此书分内言、外言各一卷,内言间有考证,外言则均为语录。其议论皆以二氏为宗,其解《邵子》“三十六宫都是春”句,误以为“宫

  • 四分律比丘尼钞

    六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比丘尼钞》撰成于贞观十九年(645),有三十章,分为三卷。天津刻经处据三卷本开为六卷。卷分劝学篇,释聚篇、结界篇、集众篇、足数篇、爱欲篇、

  • 唐碑选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翁方纲前后选唐碑五十余种,集为一卷。后姚觐元得其抄本刊印,为咫进斋本。

  • 南部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王瑞庆、盛朝辅修,徐晓泉、李鉴平纂。盛朝辅,曾任南都县知县。徐晓泉,孝廉。李鉴平,孝廉。《南部县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共三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天文。卷二,舆地。卷三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