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注

庄子注

十卷。西晋郭象(?-312)撰。郭象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哲学家。郭象少年时有才华,明事理,常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好老庄之学,善于清谈,《晋书·郭象传》载有“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之赞语。郭象的著作除《庄子注》外,均已佚失。《庄子注》,又称《南华真经》、《庄子郭象注》、《庄子郭注》,是郭象在前人向秀研究《庄子》的基础上而作,故有郭象窃向秀遗作之嫌和“向郭二庄”之称谓。汉儒注释《庄子》者,虽有数十家之多,但都未能究其旨意、明其要领。魏晋之际哲学家向秀在《庄子》的旧注之外而解其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晋书·郭象传》)。郭象参照别本,对向秀所注《庄子》广而述之,进一步阐释和发挥老庄思想,提出“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流深长”(《庄子注序》)的观点。他主张自然与名教统一,儒道合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互不相关、各任其性就是“逍遥”,“君臣上下”也都是出于“天理自然”,所以不能因“逍遥”而违背“名教”。他否定“无能生有”说,认为“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庄子·齐物论注》)。郭象的《庄子注》对后世研究《庄子》影响颇深,虽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评品不一,但研究《庄子》大都用或引郭注。唐成玄英依郭注作《南华真经注疏》,宋至明,皆有郭注之迹可寻,清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都常引郭注释解《庄子》文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术界共识的整合,许多注释《庄子》的卷本都被淘汰,而郭象所注《庄子》犹存,可见其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宋刻巾箱大字本,明刻白口本,清《四库全书》本。明《六子全书》本、民国年间的《续古逸书》本、民国年间影印和缩印《四部丛刊》本,皆题《南华真经》。清《子书二十二种》本、《二十二子》本,皆题《庄子》。

猜你喜欢

  • 对山书屋墨余录

    十六卷。清代毛祥麟(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成于同治庚午(1870),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今上海市)人,官至浙江侯补盐大使。著有《三略类编》、《史乘探珠》、《墨余录》、《亦可居吟草》、《对山三话》

  • 朱子论定文钞

    二十卷清吴震方(详见《读书正音》)辑。此书所取皆经传子史到唐宋诸家经朱子所论定的文章,摘录成编。每卷皆先列朱子之论,再列所录文于后。因编次过于求全,竟有因一字而录一篇文者。盖清初王学渐厌,而又反宗朱风

  • 清三流道里表

    不分卷。清阿桂(1717-1797)等奉敕修。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白旗人。举人出身。历任伊犁将军、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是书不分卷数,以奉天、直隶、江苏、安徽、浙江五省为第

  • 金花记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此剧所演以周云妻娄金花为主,故标名为《金花记》。王国维《曲录》卷四据《传奇汇考》录《金花记》一本,注为明无名氏撰,疑即为此本。传奇梗概为:唐时有周云,字子龙,下第远游,久而未归,其

  • 朱注发明

    十九卷。清王掞撰。王掞号颛庵,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太常王时敏之子,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书无序,有钱之骏所作凡例,依次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以为统系次第应如此。王掞笃信朱子,就

  • 少华集

    四卷。明詹泮撰。詹泮,字少华,江西玉山人。生卒年均不详。泮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礼部给事中,乞养归。曾从章懋游,以讲学自任。其诗文别为一格,有《少华集》四卷。此集杂文诗词共三卷,外录一卷,

  • 话山草堂帖

    八卷。清沈道宽书。其子沈敦兰刻。沈道宽字栗仲,官湖南知县。沈敦兰字彦征,官藩司,此刻是属其幕客罗浚摹勒上石。内容是:临古《十七帖》、《瘗鹤铭》、《龙藏寺碑》、《争坐位帖》,临赵孟頫的《仇欣君墓志》。自

  • 雷州府志

    十卷,清吴盛藻修,洪泮洙纂。吴盛藻,江南人,拔贡,康熙八年(1669)任雷州知府。旧志一修于明正德间王秉良,至万历间三修郡志。康熙间,吴盛藻任雷州知府四年,意欲重修郡志,适逢上命修《一统志》,檄征郡县

  • 唐诗韵汇

    不分卷。明施端教编。施端教,生平籍里失考。著有《读史汉翘》。是书采唐人近体诗,以上下平韵隶之,大抵取供集句者之用。王震序称其集句为绝艺。可知是书所由作。《四库全书》列存目。

  • 四书集注直解说约

    七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人。明政治家。著有《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是书先标举《四书章句》为纲,次《朱注》,次《直解》。句栉字比,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