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川书跋

广川书跋

十卷。宋董逌(生卒年不详)撰。董逌,字彦远,东平(今属山东)人。政和中官徽猷阁待制。还著有《广川藏书志》、《广川诗故》、《广川画跋》等。据王明清《玉照新志》载之靖康末尚官司业;曾敏行《独醒杂志》称建炎时巳酉年,董逌随驾(宋高宗赵构)南渡;又据丁特起《孤臣泣血录》载,董氏曾受当时奸臣张邦昌之伪命,替奸臣抚慰太学诸生,可见其人政治品格不足称道。然而,董氏在赏鉴书画方面,则高人一筹,颇有见地。董氏于其书原序中称其家“自上世以来广蓄异书,多有前人真迹”;其父刻苦务学、博极群书、讨究详阅、必究本原三代而上;凡有所闻钟磬鼎彝或前代刻石或书画题跋,必想方设法“宛转求访得之”,而后析别其真赝,订证其源流,“探古人用意之精巧伪不能惑,察良工之所能临摹不能乱”。家学渊深,董氏陶然天成。但南渡后,先世所藏多有亡失,只就随身携带所存兵火之余者,集撰是书十卷。《广川书跋》编录皆古器款识及汉唐以来碑帖,末尾亦附宋人数帖。卷一、卷二共收四十条盖战国之前虞、夏、商、周之钟、尊、铭文等;卷三盖战国时期之鼎铭、钟铭、戟铭等二十三条;卷四则收秦时铭文、篆书等十条;卷五收两汉之碑铭、石经等二十七条;卷六收魏晋六朝及隋之碑、表、铭、帖,包括《兰亭序》、王逸少《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名帖计三十八条;卷七、卷八、卷九收录唐朝之法迹名帖共计七十三条;卷十收五代至宋书帖共十三条。卷下收注条目,条目下列传,详记其来源出处,流传轨迹,考证真伪,无不精审其据,确凿为文。如董氏考证孙叔敖碑不可信,条目下旁征博引,指出“西汉诸儒犹不能定其时代及名字,而后代妄为记录”,是不正确的。是书引征繁复详尽,旁征之书亦多引述,虽不乏舛误,但犹不损其鉴别之精。该书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书学赏鉴著作。有《津逮秘书》本、《书苑》本、《八千卷楼》有钞本、《槐庐丛书》本、《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适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尚书大传礼征

    五卷。清刘鑫耀撰。刘鑫耀字楚金,湖南湘潭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以《尚书大传》为伏生口授,其中多三代礼,后儒无类次之者,所以刘氏依《周礼·春官·大宗伯》“吉、凶、军、宾、嘉”五礼之目,以及《尚书·尧典》修

  • 廉平录

    五卷。明傅履礼、高为表(生卒年俱不详)同撰。傅履礼题长芦盐运司知事,高为表题沧州学正,其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五卷,采辑前代至明代事迹,分类编辑,其中廉录三卷,分卿相、馆阁、宪台、省郎、监司、守令、武臣

  • 焦氏笔乘

    八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此书为辑录琐屑考证和零星议论的笔记。焦竑博学多才,因之此书所谈范围甚广。杂论经史艺文,间记琐事。其考证旧闻,多有可采;琐事议论,兼涉名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涉猎

  • 诗经摘葩

    八卷。清孟道光(生卒年不详)撰。道光字泰瞻,又字少湘,湖南人,生平事迹不可考,只知大约生活在乾嘉年间。书以笔华楼所刻《诗集传》为底本说诗。说诗之语,皆列书眉,间有旁批。经文集传之旁,多有墨笔圈点,指示

  • 读法言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四种。《学行》篇,“以其所葬”,以五臣注本作“其所以葬”。《重黎》篇,“者”读为“诸”,“也”读为“邪”,谊皆精,即《孝至》篇,“宗夷猾夏”,从《广雅释诂》“宗

  • 木犀轩丛书

    三十三种,一百五十二卷。清李明墀编。李明墀,德化(今江西九江)人。生卒年不详。《木犀轩丛书》是由李明墀编定,其子李盛铎续校刊印成书。李明墀自序说“宁少耽典籍,家富储藏,点勘摩娑,无间晨夕,咸丰壬癸之交

  • 夏县志

    ①四卷。清蒋起龙纂修。蒋起龙,广西桂林府全州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四十三年(1704)任夏县知县。其志创修于明弘治年间知县姜淡,一修于嘉靖间知县钟恕,二修于万历间知县高奎,三修于康熙十一年

  • 钓矶立谈

    一卷。此书现有二本。一本为叶林宗从钱曾家宋刻抄出,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另一本为曹寅所刊,而题曰史虚白撰。但不足为据。其书杂录南唐事迹,并加以论断。有知不足斋本、栋亭十二种本,淡生堂余苑本、《笔记小

  • 世史正纲

    三十二卷。明邱浚撰。浚字仲深,琼山(今属广东)人。景泰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庄。著有《家礼仪节》和《世史正纲》。是书本明方孝孺释统之意,专明正统。起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讫于明洪武元年(

  • 尔雅集解

    十九卷。王闿运撰。闿运(1833-1916)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湘南乡潭县人。咸丰三年(1853年)举人,曾入曾国藩幕。后讲学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