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卷。附一卷。汉赵岐的《孟子注》题辞中说,孟轲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与《史记》同。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而《艺文志》则说,《孟子》十一篇,并为外书。旧本有四家注
一卷。清潘淑正撰。潘淑正,生卒年不详,字云仙,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潘鹤龄之女,上虞连芳之妻。此书有光绪十七年(1891)枕湖楼藏版刊本。书前有俞樾所作序言,书后有潘淑正之子连葆谦所作的跋语,共收四十
一卷。清袁枚(详见《随园诗话》)撰。《续诗品》是袁枚仿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而作的论诗专著,在其诗论中有着重要地位。袁枚在《续诗品》前小序中说: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只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
八种,十七卷。佚名编。此丛书不知编者,也不著书名,所收清张琦《战国策释地》二卷,见于《宛邻书屋丛书》;唐罗隐《两司书》二卷,见于《拜经楼丛书》;清邵晋涵《南江札记》四卷,已有刊本流传。唯清王筠所著《毛
十三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号陶庐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四川等省知县多年,官至新疆布政使;对文字训诂、新疆图志、欧西历史,均有研究。青年时曾好骈体文,后力攻
五卷。明许獬(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许獬,字子逊,同安(福建厦门)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八经类集》,已著录。该集共五卷,多为应俗之作。人称:“馆课又居其强
十二卷。清唐斅谦撰。唐斅谦字尗兑,湖南新化人。作者持“书莫古于易”的观点,对周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易者象也,天地间有一物即有一象”。古人于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正象外,又推广论述,使
七卷。宋谢枋得(1226-1289)编。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为罢斥。德祐元年(1275)起用为江东提刑、
五卷。明末清初王弘撰撰。王弘撰字山史,华阴(今属陕西省)人,生卒年不详,明代诸生,入清后不仕。五种有《待庵日札》一卷、《西归日札》一卷、《北行日札》一卷、《正学偶见述》一卷,第五种为康乃心撰《王贞文先
十二卷。明郑良弼撰。良弼字子宗,号肖岩,淳安(今浙江淳安)人。万历举人。该书意在补胡安国《春秋传》的缺漏,对胡安国没有涉及到的《春秋》经义,进一步加以推阐,故得失亦与胡安国《春秋传》相等。今清华大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