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己畦集

己畦集

三十八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祖籍嘉善。叶绍袁、沈宛君之子。幼聪颖,父授以楚辞,年四岁即能成诵,及长,工文,又喜吟咏。康熙九年(1670)举进士,官宝应县令,修堤减税,平反冤狱,多行善政,以耿直违忤巡抚慕天颜,被劾归。后遍游四方,晚年居吴县横山,构筑小园称“独立苍茫处”,人称横山先生。工诗,尤以诗论见长。论诗以杜甫、韩愈、苏轼三家为宗,主张情、事、理三者俱备。论文章利病也颇有见地,强调不蹈袭前人,自成一家之言,并强调诗文与政论、哲学著作的区别。王士祯称他的诗古文“熔铸古昔,能自成一家”。本集有三十八卷,包括诗十卷、残余一卷、文集二十二卷、《原诗》四卷,《汪文摘谬》一卷。其中叶燮自刻的有《己畦诗集》十卷和文集十四卷。乾隆时,其孙叶昭九、玄孙叶叔蕃在原本基础上补刻,遂成此集。卷首有《清史列传·文苑传》本传,沈德潜所作《叶先生传》。其诗按时间顺序编次,文则各类文字均有。文集前有叶燮康熙九年(1744)自序。有民国七年(1918)梦篆楼重刊本。

猜你喜欢

  • 家范

    十卷。宋司马光撰。是书卷目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相同。首列《周易·家人》卦辞,及节录《大学》、《孝经》、《尧典》等诸篇之语为全书之序。以诸经治家之语为纲领,其大旨归于义理。全书十九篇,皆用裒

  • 半洲稿

    四卷。明张经(?-1555)撰。其卷首题为蔡经,系其未复姓时所刊。张经,字廷彝,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年不详。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总督军务,改左

  • 滇行日记

    二卷。清李澄中撰。李澄中,字渭清,号渔村,又号雷田,诸城(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游桃源山记》、《白云村文集》、《滇南集

  • 琅华馆真迹

    二卷。清王铎(1592-1652)书。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一号嵩樵、痴庵,孟津(今属河南)人。王铎博学好古,工于诗文;行草宗二王,正书出钟繇,名重一时,与董其昌并称,有《拟山园法帖》。该帖中

  • 教民恒言

    一卷。清代魏裔介(见《孝经注义)撰。此书把清皇帝的《圣谕十六条》用较为浅近易懂的文字,加以诠释、解说,规劝人们忠孝节义,用以维护封建统治。有《魏贞庵遗书》本。

  • 昕天论

    一卷。三国吴姚信撰,清马国翰辑。信字元直,一字德祐,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精于天文易数之学,为太常卿。有《周易注》。《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昕天论》一卷,姚信撰,失传”。新旧唐志复著之,今佚。其名

  • 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

    五卷。清吴承志撰。吴承志,字祁甫,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中官平阳训导。生平精研舆地之学。卒后其友吴庆廷整理其遗稿,于其残中得此稿百余纸,蝇头细书,凡五巨篇。为之排比,厘为五卷,即《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

  • 周礼订义

    八十卷。宋王与之撰。王与之生卒年不详,字次点,南宋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曾从陈松溪学六官要旨。任宾州文学,泗州通判等。此书是淳祐二年(1242)行在秘书省准敕访求书籍时牒温州所得,特补一官授宾州文

  • 二六功课

    ①一卷。旧本题明石室道人(生平事迹与姓名均不详)撰。原书所录按十二辰共分十二节。据《四库提要》著录称“自辰至卯凡十二节”,说明其书次序始于今日之辰而终于明日之卯。按十二节讲述每节调摄事宜。其大要言道家

  • 竹居集

    一卷。明王珙撰。珙,字廷珪,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均不详。此编为王珙诗集。观其诗,多用洪武正韵,是受当时作诗趋势影响所致。诗内容大致出入于月泉、吟社一派遗韵。虽诗中偶有秀丽之句,但篇幅单薄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