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骚指掌

屈骚指掌

四卷。清胡文英(生卒年不详)撰。胡文英,字质余,号绳崖,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贡生,官直隶高阳县知县。有《吴下方言考》,所著《屈骚指掌》为胡氏多年研究屈赋的专著。卷首有:王鸣盛乾隆二十六年(1761)序,乾隆五十一年(1786)自序,凡例十二条,《史记·屈原列传》,沈亚之《屈原外传》。本书四卷,目次为:卷一《离骚》,卷二《九歌》(二湘,二司命各合为一篇)、《天问》,卷三《九章》,卷四《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后为正文。注释体例是:每篇题下(《九歌》、《九章》总题、篇题之下)均列题解,正文二句或四句进行注解,注文于正文之后,小字双行,先注音读,再注词解,后疏句意。注时先述己见,间引他家之说。其价值:一、其研究学问的态度与方法甚可取。其态度要虚、公、实,其方法是“学问思辨”(《凡例》之六)。虚,即虚怀若谷,“博学不遗于俗谚,审问不弃于刍荛。”凡有可采者,皆可采之。公,即出以公心,研究学问,非一己之私事,研究目的“第求其理之是,而不求其说之伸。”不能“取己所长,击人所短”。对于疑难“诚以千万人之心思,共攻此一物,则不忧不得其真。”实,即老实,知,则为知,不知则存疑,对于可取说法“不论前贤时彦,必表其名,不肯窃美。”学、问、思、辨自好理解,而胡氏所做尤为可取的是实地考查。他曾“两涉楚南,三留楚北,询之耆宿,按之众图,绎之屈子之书。”二、深思熟虑,不为人所左右。他注屈赋前不看百余注本,“惟求其理之是,神之顺,情之曲挚无所不到。”再“有不得者,沈日夜设身处地以求之,求之不得,而后检诸解之是非。”(上引文均见《凡例》)三、对屈赋作时作地着意考查探索。如认为《离骚》“初被放疏之时,回秭归故居所作。”(《离骚》解题)《河伯》本为黄河之神,但楚威王“掠地至鲁”“故滨河土俗祀之,屈原过之”因作是章。对其它作品作时作地亦加以探索。这些探索,合情合理,可备一说。四、注文允当、平易、圆达、简明。如《离骚》“为予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将黄注与诸名家之注相较,可显示不同。王逸云:“象,象牙也。言我驾飞龙,乘明智之兽,象玉之车,文章杂错,以言己德似龙玉,而世莫之识也”(引申过矣)。洪兴祖云:“《易》曰:‘飞龙在天’。”许慎云:“‘飞龙有翼。’瑶,美玉也。言以瑶象为车,而驾以飞龙也”(未明诗人用意)。朱熹云:“象,象牙也。杂用象玉以饰其车也”(同样未明诗人用意)。王夫之云:“驾飞龙而乘蒙玉之辂,所以自旌高贵而殊于俗也”(词义用意兼及,但未及快速意)。胡氏注云:“飞龙驾车,取其速;瑶象饰车,取其贵重华美。”胡注可谓简明、准确。但此书亦有失误之处,有的注解穿凿附会。如《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注为强秦吞楚之势已成,应早作打算。将《离骚》“长顑颔亦何伤”之“顑颔”注为“或扬视或颔之,所谓含怒待臣也。”则有悖于常识。另外对屈赋作时作地的考核,亦有臆断之处,不可全信。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富芝堂刊《武进胡氏所著书》本,北京、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藏。1979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西湖纪胜

    十卷,附西湖遗艳一卷,《西冷漫闻》一卷,《吴山纪胜》二卷。清孙自成撰。孙自成字物皆,号介庵,江苏江都人。《西湖纪胜》康熙刻本,共十卷。十卷后附西湖遗艳一卷、西泠漫闻一卷、吴山纪胜二卷。《西湖纪胜》,首

  • 读左约笺

    二卷。清冯李骅撰,夏大观注。冯李骅,字天闲,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诸生。夏大观,湖南湘潭(今属湖南省)人。该书对《左传》中的人物、史事有所评述,对文字训诂也有所笺释。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刊本

  • 四书顺义解

    十九卷。清刘琴撰。刘琴字松雪,任丘(今河北任丘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元年(1736)举人,官至顺义县教谕。该书乃作者自雍正五年(1727)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积三十年之功而成,因其成于顺义县,

  • 冯舍人遗诗

    六卷。清冯廷櫆(1649-1700)撰。冯廷櫆,字大木,山东德州人。幼即有神童之称,读书一览则不忘。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授内阁中书,性孤僻,不入贵人之门,闲暇以书史为乐。康熙二十六年(168

  • 抡山集选

    一卷。清王士禧(生卒年不详)撰。王士禧字礼吉,新城(山东桓台)人。自幼与其兄王士禄、弟王士祯、王士祐以诗相互唱和。兄弟之中其他三人都是进士,独士禧以岁贡终生。著有《抡山集选》。是集乃士禧死后四年,由王

  • 周易清解

    无卷数。清江见龙撰。江见龙字寿水,杭州人。康熙中诸生。江见龙说易主象与理而略于数,如解屯卦六四为四止而初动,有班如之象,大壮卦九三用壮用罔之故。旅卦六二得童仆为得三爻,此类解说共有十余条,对于经传都有

  • 汉魏名家

    不分卷。明汪士贤(生卒年不详)编。汪士贤,安徽徽州(今歙县等地)人。此编所录,自汉董仲舒迄周庾信,凡二十二集。刊于万历中,在张溥《汉魏百三名家集》之前,而与张燮七十二家互相出入。卷中又题有吕兆僖、焦竑

  • 论学制备忘记

    一卷。清段玉裁(1735-1815)撰。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至京师,师事戴震,后任巫山县知县,以父老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著书三十余年,著有《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

  • 穀梁范注阙地释

    二卷。清彭梦日撰。梦日以字行,湖南湘乡人。他认为春秋地名见于《左传》中最多,杜预《春秋经传集解》释地号为详赡,但还阙五百六十五条。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以杜预注已赅备,只略挈其要,但也时有违异。杨士勋

  •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详见前条。《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作于丁巳(1917年)2月,当时王国维主讲于上海仓圣明智大学,兼负责编辑学术丛编,故其书在此影印。一月后,见英国人伦同所收藏的甲骨墨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