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新义

尔雅新义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北宋训诂学家。受学于王安石。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曾与王子韶(圣美)校定《说文》。精礼学及名物训诂。著书凡二百四十二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谓“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遗》卷七谓《尔雅新义》三间堂刊本二十二卷,曰:“宋陆佃撰。《中兴书目》、《书录解题》、《通考》、《宋志》俱著录。陈(振孙)氏云: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至焦氏《经籍志》、叶氏《竹堂书目》尚载之,朱氏《经义考》始注曰未见。然《永乐大典》中亦有其书,惟文句讹阙,不能排纂成帙(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埤雅》下)。全谢山《经史问答》七称曾见之;惜未钞,今旁求不可得矣。据此,足证其书世犹仅有存者。此本为萧山陆(芝荣)从杭州吴山书肆所得,誊写讹脱,亦几不可读。后假得宋茗香(大樽)校本,是正文字,差为完善,因付之梓,以广其传焉。”案嘉庆戊辰(1808年)三间草堂刊本二十卷、叙录一卷,周氏二十二卷说误矣。周中孚又云:“是书承诏而作,用力甚勤,当代立于学官,在《三经新义》之次;然宋时如陈氏诸人已不满其书。今按编中详究名义,颇多深思。”清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曰:“并足以资考订,亦读经者之所不废也。”今坊间刻本皆以三间草堂刊本为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易得,云据《粤雅堂丛书》本影印。

猜你喜欢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四卷。《外集》一卷。旧本题西泉吴正子笺注。须溪(今江西吉安)刘辰翁(详见《班马异同》)评点。吴正子不知何人。考此本以刘辰翁之评列于其后。吴氏当为南宋人。李贺诗注本甚多,明代以来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

  • 本草乘雅半偈

    十卷。明卢之颐(详见《痎疟论疏》)撰。此书是卢氏在其父所作的《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历时十八年增补而成。乘为四数,每药之下原有核、参、衍、断四项说明,故称之为乘;称为半偈,是因此书于明末兵燹,原

  • 孝经古今文传注辑论

    一卷。清吴大廷撰。吴大廷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举人,官至台湾道。吴大廷认为,孝经古文、今文只是在文字的增减、章句的分合上所传略有不同,而大义原本一样。于是依照吴隆元孝经之本的体例,对所集唐玄宗、

  • 夏小正释义

    不分卷。清宋书升(生卒年不详)撰。宋书升,字晋之,维县(今四川理番县西四十里)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即隐居不仕。是书前后无序跋。每月题书名及“维宋书升学”,似是十二卷

  • 说文偏旁考

    二卷。清吴照(1755-1811)撰。吴照字照南,号青芝山人,南城(今属江西)人。乾隆间拔贡,官教谕。著作尚有《说文字原考略》、《老子说略》等。吴氏认为,求古人制字之意,必求之《说文》;而偏旁之意不明

  • 海宁州志稿

    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圭修,许傅沛纂,刘蔚仁续修,朱锡恩续纂。李圭字小池,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咸丰十年(1860)江南大营溃败,李圭死里逃生,在青浦常胜军营办文案,后在宁波新关税务司做

  • 妙贯堂余谭

    六卷。清裘若宏(生卒年不详)撰。裘若宏字任远,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康熙举人。《妙贯堂余谭》是裘若宏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多是论述旧闻,随事论断,共分五类,论述谭史、谭学、谭诗、清谭、杂谭。另又论述

  • 澹轩集

    八卷。宋李吕(1122-1198)撰。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今福建光泽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唯周必大《平园续稿》载所作吕墓志一篇,称其“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至七十七而卒

  • 姑苏杂咏

    二卷。明周希孟、周希夔同编。周希孟、周希夔二人字号、籍里及事迹均不详。是书上卷为高启原唱,下卷为其祖南老续作。高启诗凡古体一百三十六首。南老复因其题,各赋五言六韵。末又增叠韵吴宫词一首,补遗四首,附词

  • 周礼序官考

    一卷。清陈大庚撰。大庚字子坚,江苏常熟人,清中叶诸生。是书末有其舅张海鹏跋。此书本沈彤《周官禄田考》而作,专就序官,为之分别条理,列举阶级人数。凡备公卿中下大夫上中下士者为乡老,居首。冢宰至司寇备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