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衍义补

大学衍义补

一百六十卷。明邱浚(1420-1495)撰。邱浚字仲深,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精熟典籍,著有《家礼仪节》、《邱文庄集》、《投笔记》等。此书为补南宋真德秀《大学衍义》而作。他认为《大学衍义》只论述为治之理,而未讨论治国平天下的具体内容。虽然真德秀又著《读书记》,自称为《大学衍义》的下编,但只采录名臣事迹,又为草创未完成工作。故邱浚广采经、传、子、史各书中有关治国平天下的事迹,并附以自己的见解,撰成此书。全书共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国用》、《明礼乐》、《秩祭祀》、《崇教化》、《备规制》、《慎刑宪》、《严武备》、《驭夷狄》、《成功化》等十二目,每目又分若干子目。卷首一卷,补真德秀《大学衍义》中“诚意正心之要”。真德秀的“诚意正心之要”只分“崇敬畏”、“戒逸欲”二目,此书补“审几微”一目。全书先引诸说,后加“臣按”为作者自己的见解,每目之后皆有总结大旨。邱浚撰此书的宗旨,是为朝廷提供借鉴,矫正时弊。书中他把建立封建伦理纲常看成是稳定国家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所谓“人君为治,欲正天下之纪纲,先正一家之纪纲,伦理是也。伦理既正,则天下之事,井然各得其理矣”(《大学衍义补》卷一《正朝廷》)。认为天下之事,无一不本于礼,君子必须以礼而辨,亲疏以礼而定,嫌疑以礼而决,同异以礼而别,是非以礼而明。治国平天下之本在于修身,而修身必须以礼。礼之本为孝,事亲孝然后可以移于君,居家理然后可以移于国。人子事亲,不单要尽其孝,尤当致其敬。孝而不敬,非孝也。他强调国以民为本。认为国之所以为国,是因为有民而已,无民则无以为国。故圣明的君主,知道兴国之福在爱民,则必省刑罚、薄税敛、宽力役、以为民造福。民之享福,则是国之享福。君主所以为君主,是因为有民,无民则无君主。他针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在书中大胆建议,“许人泛海为商”,所贩货物抽税后许其变卖,这也是“足国用”的一个途径。他还提出“听民自便”反对“与民争利”的主张。认为天生物以养人,非专为君主,君主专其利是违背天意,应该让百姓自煮食盐,自煮自卖,只要报官上税就可以。邱浚博学多识,熟悉经史,故取材较丰富,议论多关政治。书成上奏之后,得到孝宗嘉奖,命录副本,付书坊刊,他又摘录书中要点下内阁议论实行。神宗时,又命重刊,神宗亲自为书作《序》,可见此书在当时很受重视。但书中也有所回避之处,如对宦官专权不敢涉及。另外,有些议论也有失偏见,如讥范仲淹多事,谓秦桧有再造之功,为当时及后世学者所指摘。有明弘治初刊本,陈仁锡刊本,张溥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鹤山笔录

    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

  • 蔡氏易说

    一卷。汉蔡景君撰,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佚文,题作汉蔡景君撰,作者真伪未详。王先谦《汉书补注》说,李鼎祚《周易集解》谦卦称虞翻引彭城蔡景君说,疑蔡景君即《汉书》所谓之“蔡公”,也许是卫人

  • 四六谈麈

    一卷。宋谢伋(生卒年均不详)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塵》。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

  • 宾萌集

    五卷。清俞樾(详见《春在堂诗集》)撰。该集五卷,包括论篇、说篇、释篇、议篇、杂篇,每篇各一卷。有俞樾自己作的序,序中说,各篇命名是采用《晏子春秋》谏篇、问篇、杂篇之例,分《宾萌集》为五篇,目的是要学习

  • 叶书

    一卷。清黄生(1622-?)撰。黄生字扶孟,安徽歙县人。明朝诸生,自幼勤奋好学,一生擅长六书训诂研究,对文字的切声、演化研究颇深,对古音古训大都进行考证。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对黄生均有传述。他的著述多为考

  • 僦寮集

    一卷。旧本题古杭月堂宗贤撰。不著时代。考之志乘,亦不载其名氏。据其题名,似乎衲子。故所与唱和者亦衲子为多。集中有和沈石田《鹊桥仙》词,知其为正、嘉年间人。其诗笔清旷,颇近自然。但篇幅不多,不免伤于寒瘦

  • 禹贡会笺

    十二卷。清徐文靖(1667-1756)撰。文靖字容尊,号位山,安徽当涂人。清代经学家。雍正癸卯(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不遇;十七年复荐举经学,特授翰林院检讨。文靖研治经史,

  • 唐史论断

    三卷,宋孙甫撰。孙甫(998-1057),字之翰,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天圣年间进士,累官秘阁校理,并著《三圣政范》,以前三朝故实校时政得失,力陈与西夏和盟的利弊关系,直言敢谏,反对宋夏和议,甚至

  • 立山词

    一卷。清张琦(1764-1833)撰。张琦初名翔,字翰风,又字宛邻,阳湖(今江苏常州)人。道光举人,先后出任章丘、馆陶等地知县,任上均有政绩。工于诗文,擅长书法,舆地之学尤其所长,曾撰《战国策释地》,

  • 伤寒撮要

    四卷。清王梦祖(生卒年不详)撰。王梦祖字竹坪,蒲城(今陕西大荔)人。作者潜心于医学五十年,自上古至当今,诸家医著无不研读。尤精于伤寒,举仲景为宗,认为伤寒为医者大纲,不可不知。于是相互考订诸家之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