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古本说

大学古本说

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札记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清代理学家,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学博而精,尤深入《易》。著有《周易通论》、《尚书解义》、《孝经全注》、《古乐经》、《大学古本说》、《中庸余论》、《朱子语类四纂》等。其《大学》用古本,后有自记,称读朱子之书五十年,凡如《易》之卜筮、《诗》之雅郑、周子(敦颐)无极之旨、邵子(雍)先天之传,皆能灼然不惑,老而愈坚。但对朱子所解《大学》不能心通默契,于是查检旧籍,寻逐经义,认为“知本诚身二义,尤为《大学》枢要所有”。其《中庸》不用朱熹本,亦不用郑注古本,分为十二章。《余论》一卷,阐发精义尤多。《论语》、《孟子》则随其所见即札记之,但举经文首句,标曰某章,其无所诠解者则并其章目不存。李氏之说不拘于门户之见,于程、朱之说颇有出入,也并不一尊王学,当取则取,当弃则弃,表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四库全书》底本为福建巡抚采进本。

猜你喜欢

  • 书斋夜话

    四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精通易学及道家学说,著有《读易举要》、《月下偶谈》、《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席上腐谈》、《阴符经注》、《元学正

  • 群书疑辨

    十二卷。清万斯同撰。万斯同生平事迹详见《声韵源流考》。此书主要杂考经史等群书。全书共分十二卷,一至三卷考论经传,第四卷杂论丧礼,第五卷论周正及春秋孟子,第六卷为礼说及房室夹室、附庙考,第七卷为历代庙制

  • 韵字辨同

    五卷。清翁方纲钞辑。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年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累迁至内阁学士。先后典江西、湖北、顺天乡试,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

  • 海上青楼奇缘

    见《海上花列传》。

  • 絅斋随笔

    一卷。清代孔毓焞(生卒年不详)撰。孔毓焞字如霆,晚号纲斋,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人。乾隆贡生,官至州判。笃心儒家修身之道,学无门户,以躬行实践为宗旨,致力于六经、性理之学。著有《人谱续》、《律吕考略》

  • 偶得绀珠

    一卷。明黄秉石(生卒年不详)撰。黄秉石,字复了,江宁(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万历中以荐为推官,官至严州府同知。此书杂采各家诸书,饾饤少绪,又多不注出处,盖为其随手笔记,未有铨次体例而已。

  • 阳明先生别录

    十四卷。明王守仁(1472-1529)撰。守仁为明代诗文作家、哲学家。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余姚(今属浙江)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宦官刘瑾,杖阙下,谪贵州。后起为南刑部

  • 吴日千先生文集

    不分卷。明吴骐撰。吴骐,字日中,上海奉贤人。生卒年不详。遭遇时乱,弃衣巾遁迹山中不出。该集所收均为杂文,上册为赋序论议书启,下册为墓铭文题跋赞传,最后是延陵诗话。吴骐工诗文,诗仿孟郊、贾岛;文浑厚凝炼

  • 五经辨讹

    五卷。清吕治平(生卒年不详)撰。号愚庵,海宁(今浙江海宁)人。顺治中岁贡生,官德清县教谕。此书考论五经疑义,皆就坊本有传写之讹及注释之讹者,一一辨驳其是非,至于经文之旨,并不见阐发,不过为科举作文之用

  • 路政汇钞

    四卷。清锡良撰。锡良,蒙古镶蓝旗人,拜日特氏。同治进士。历任知县、知州,沂州府知府、湖南布政使、闽浙总督,四川总督等。是书前有清安徽巡抚冯煦之序,具言编书原委。其卷一为纶音、奏章、禀牍、条约、论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