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困学纪闻

困学纪闻

二十卷。南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一号厚斋,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淳祐进士。历任秘书郎、著作郎、国史院编修、实录检讨、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二十年,宋亡不出。王应麟“博洽多闻,在宋代罕其伦比”(《四库全书总目》),著作二十余种,六百多卷。治史研经,多所发明。治学之时,综罗文献,贯串古今,详加考证,随笔札记,以成巨篇。自谓“幼承义方,晚遇艰屯,炳烛之明,用志不分,困而学之,庶自别于下民,开卷有得,述为纪闻”(《困学纪闻》序),因取书名为《困学纪闻》。此书当成于入元之后。内容有说经八卷,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大戴礼记》、《乐》、《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孟子》等;《天道》、《历数》、《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涉猎历代史书,包括史记正误等;《评文》、《评诗》三卷;《杂识》一卷。考证事非,不相阿附,发前人所未发,证前人之所误。虽学术渊源出于朱子,但对朱子语误多有纠正,如《论语注》不舍昼夜“舍”字之音,《孟子注》曹交曹君之弟及谓《大戴礼》为郑康成注等,皆有辩证。治学公允,不搞门户之见。《四库全书总目》说他“学问既深,意气自平。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具有根底,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弇陋。故能兼收并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当为确切评价。全书考证精详,切实可据。对于研究古代经史文化及政治、经济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元时刻本,有牟应龙、袁桷序。清阎若璩、全祖望、何焯、程瑶田、钱大昕、屠继绪、万希槐等七人为之作笺注,又有翁元圻更详之注释及赵敬襄、张嘉禄参注、补注等,足资参阅。今传本不一,有《四部丛刊三编》、《四部备要》、《四明丛刊三编》、《四库全书》等版本。清阎若璩、何焯、全祖望《校订困学纪闻三笺》,收入《赵氏藏书》。1959年商务印书馆重新铅印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话山草堂词抄

    一卷。清沈道宽(生卒年未详)撰。沈道宽有《论语比》。此其词集,共收词一百三十阕。慢词居三分之二,多用屯田、清真、白石之调,但并不宗主一家。有光绪三年(1877)刊本。

  • 蜀石经

    八册(庐江刘氏影印本)。刘体乾辑。体乾字健之,安徽庐江人。此书为刘氏辑其先后所得蜀石经拓本影印而成。只以册计,不分卷。第一、二、三册是石经《周礼》。第一册是卷九,存三十七页半。其存字自《秋官上·蜡氏》

  • 婺贤文轨

    四卷。《拾遗》一卷。明戚雄编。戚雄字世英,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监察御使。戚雄以赵鹤所编《金华文统》弃取不当而编本书,乃取其乡先辈潘良贵、范浚、吕祖谦、陈亮、唐

  • 两广奏草

    十六卷。叶盛撰。叶盛(见《叶文庄公奏疏》)。《两广奏草》原与其他奏议合为一编,后来单独刻印。此奏草是叶盛于天顺二年(1458)巡抚两广时所上疏稿。书前卷首有嘉靖辛亥(1551)张寰的序,称叶盛著作颇多

  • 明郝太仆褒忠录

    六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清郝明龙辑。明龙,明清之际江苏江都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所辑为其父郝景春事迹。景春字和满,崇祯间官任房县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农民军于谷城再起,攻打房县,

  • 东峤集

    十五卷。明李承芳(1450-1502)撰。李承芳,字茂卿,号东峤居士,嘉鱼(今湖北嘉鱼县)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寺副,后病归乡里卒。著有《东峤集》。是编为承芳诗文集。凡十五卷

  • 愙斋尺牍

    不分卷。清吴大澂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此书为吴大澂论述金石的有关书信,计三十多件。书信大多不具年代,只具月日。惟自兴安至商州道中所寄之书,署甲戌仲冬(1874)。还有自东边所寄一信,内

  • 吕子易说

    无卷数。唐吕严撰。吕严字洞宾,进士,后入山学道不返,俗称为吕祖。《吕子易说》首列河洛等图,共三十一图解;其次列上经三十卦说;再次列下经三十四卦说及系辞说。据篇首曾燠序云,此书原藏于虞山石室,出世太晚,

  • 周易释文

    ①一卷。敦煌遗书唐写本,唐陆德明撰。德明字元朗,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官至唐国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吴县开国男。其事见于新、旧《唐书》本传。此本出于甘肃敦煌石室。据后记知,其写于唐开元二十六

  • 茶疏

    一卷。明许次纾撰。许次纾,字然明,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疏》一书。是书共三十九则,主要内容为论述茶的采摘、收贮、烹点的办法,十分详明。书中择水一条,误将金山顶上井为中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