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商河县志

商河县志

①十卷。明曾一侗修,詹应阳纂。曾一侗,河南陈州人,举人出身,万历十二年(1584)任商河县知县。詹应阳,邑人,举人出身。《商河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年间贾枢,此志为再修。曾一侗到任后,征集邑之故闻,开馆修志,聘邑中学士负责编纂,一侗则总其成,广搜博采,二次易稿,历五月而书成。《商河县志》明万历十四年(1586)刻,崇祯十年(1637)修锓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沿革、星野、疆域、川泽、形势、乡里、风俗;卷二宫室志:城池、公署、庙记、仓储、坛壝、铺舍、市镇、桥梁、坊牌;卷三食货志:田赋、户口、贡课、徭役、惠政、马政、兵防、物产;卷四学校志:文庙、儒学、学田、书籍;卷五官师志:县牧、学职、合属名宦、宦绩;卷六选举志:进士、乡贡、岁贡、例贡、武职、材楠;卷七人物志:乡贤、仕宦、荐辟、忠义、孝友、贞节、耆寿、貤封;卷八古迹志:陵墓、寺观;卷九杂述志:灾祥;卷十遗文志:诰敕、碑文、志铭、墓志、传、诗、赋。此志规模大具,然体例、内容均较简略,编次亦错杂不清。② 八卷,首一卷。清龚廷煌纂修。龚廷煌,江苏娄县人,贡生出身,道光十二年(1832)任商河县知县。《商河县志》,创修自万历十四年曾一侗后,有康熙年间志稿,因应修《一统志》通志而辑,旧本久缺,邑人乃收拾残简,补缀以呈,体例内容,均不无备,嘉庆年间邑人王怡,锐意修举,采访颇广,未竟而殁。龚廷煌莅任后,慨邑志之放佚,悯文献之浸亡,乃博考典籍,及省郡各志,起凡例,详考往昔,历六月而新志成。《商河县志》道光十二年(1832)修,十六年(1836)刻本。此志乃以王怡志稿为依据,删其芜秽,补其漏遗,凡是旧稿传说可以存者,则附载各条下,以备一朝故事,赋役志则依据《赋役全书》,并将明代定制附于后,以示重视沿革。综观全书,体例基本承袭旧稿,取材甚博,考核精审,可谓善本。

猜你喜欢

  • 今古文尚书授受源流

    一卷。清马贞榆撰。马贞榆字贵立,广东顺德人,优贡生。本书就《尚书》考定今、古文的授受源流,今文首为伏生,其次为张生、欧阳生、晁错等以及后汉治欧阳《尚书》而不知师承的牟长等人。后汉治大夏侯《尚书》而不知

  • 驳箴膏肓评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该书是为反驳清代今文学家刘逢禄《箴膏肓评》而作。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每公若干条,每条下面先摘录何休《左氏膏肓》,然后摘录郑玄《箴膏肓》,接着摘录刘逢禄

  • 周易大象说

    一卷。明崔铣(其事详见《读易余言》条)撰。《读易余言》第三卷即《易大象说》。朱彝尊《经义考》载《读易余言》五卷,又载《易大象说》一卷,实为重复。有称《易大象说》有单行本,故宜列出。杨时乔称《易大象说》

  • 群书会元截江纲

    三十五卷。不著撰人的姓名。首题太学增修。中有淳祐、端平年号。大概为理宗时程试策论之本。前面有至正七年,东阳胡助所作的序。因此,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就认为是胡助所撰,这是不对的。此书共分六十五门,每门下

  • 杜诗阐

    三十三卷。清卢元昌撰。卢生卒年及事迹详见《左传分国纂略》。是书成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前有自序,称杜诗有因注而显者,有因注反晦者。一晦于训诂之太杂。一晦于讲解之太凿。一晦于援引之太繁。反是者,又

  • 治斋读诗蒙说

    一卷。清顾成志(生卒年不详)撰。成志字心勿,太仓(在今江苏东南部)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分说篇名、说序、说韵、说体及杂说五类,说经之法沿袭明人习气,亦间引顾炎武、毛奇龄之说。是书以后世文法读经,以为诗

  • 史拾载补

    无卷数,明吴宏基撰。宏基字柏持,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史拾载补》选取《史记》八书及《儒林》、《循吏》、《游侠》、《酷吏》、《滑稽》、《日者》、《龟策》、《货殖》、《匈奴》、《西南夷》、《大宛》共

  • 文献征存录

    十卷。清钱林(1762-1828)撰。林初名福林,字叔雅,一字东生,号金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进士,官至侍读学士。熟于汉唐注疏。该书以碑志遗事进行编次,记述清代名人。惟对资

  • 二妙集

    十二卷。明万士和(生卒年不详)编。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今属江苏)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人陈献章论诗,曾有“法与理俱妙”之语。本书成帙前,唐顺之取其义而选汉、魏至明之诗为《二妙集》。万士和曾

  • 读史纠谬

    十五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又号空山,滋阳(今属山东兖州县)人。雍正年间进士,官至平番知县。固原兵复时,牛运震入城中,号令众人缚首乱之人,兵变得以平息。上官因此忌恨他的才识,劾免其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