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咸宁县志

咸宁县志

①十二卷,清何廷韬修,王禹锡纂。何廷韬,字毅庵,辽东沈阳(今东北沈阳)人,由官荫官咸宁知县。王禹锡,字耐庵,本县人,任山东长山丞。明顺天时,学博伍福始修县志,纪载凡例皆扼要。万历三十三年(1605),县令王元炳、邑人孟养浩重修县志,辑成六卷。康熙三年,何廷韬莅任,以志久失修,事实更变,而未敢私附编纂之役。适值续修三楚全志,征邑志于各州县,遂延王禹锡等搜集旧志,专加编辑,书成。康熙四年(1665)刻印。全书十二卷,无凡例,分五十八类,其星野、舆图、形胜、方域、乡里、公署、城池,各自为类,学校,附学制、职役、庙制、官舍、学田、书院、乡饮;秩记,附名宦、乡贤、坛壝;山川,附湖潴;田赋至人物列传,三十二目,又各自为类;艺文,记疏铭诗,各体分列;文昌阁别立一门,不附于古迹、祠祀类,而阁中赋序铭记,分为子目。此志纲目混淆,次序紊乱,而旧志简略,无所依据,急就成书,未曾细为参酌。② 十五卷首一卷。清陈怡、沈宝楠修,雷以诚、陈国正纂。陈怡,字心台,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沈宝楠,字粟香,浙江桐乡人,进士,二人前后官咸宁知县。雷以诚,字春霖,本县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官至礼部给事中。陈国正,字愚溪,本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天门教谕。县志自康熙四年(1665)县令何廷韬修后,二百余年未曾修辑。同治四年(1865),陈怡即任,奉檄纂修邑志,以备修省志采辑之用。五年(1866)开局,延雷以诚等广搜旧志,仅得康熙志为底稿,未及成书,陈怡去任,沈宝楠继之,遂付梓,数月书成刻印。江西奉新县志,立纲分目,开卷了然。前志载公署、学校、仓廒、寺观,兵燹之后,半多颓废,仍备录以存古制。自康熙迄此,忠孝、节义、仕宦、科甲,旁搜遍访,依类补录。前志录文弃武,此编访录以昭文武并重之意。秩官、人物两类,名宦先贤,均遵前志备登,并各方采访。补录以免遗漏。艺文类,前志已载的,依旧录刊,前志未及者,征集补入。杂志类,仅录灾祥仙释,凡怪诞不经之事,不论前志有否,皆删削。此志纲举目张,秉笔矜慎,远胜康熙《咸宁县志》。

猜你喜欢

  •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

  • 韩诗

    ① 不分卷。原未注明撰著者姓名,实为清宋绵初所撰三卷本《瓞园经说》的第二卷。高邮王士濂将其刊入《鹤寿堂丛书》时,不知何故将此卷独列出来,又用该书第一篇篇名来称其全书,造成后人读解困难。宋绵初,事迹见前

  • 台州丛书

    二集,九种,九十一卷附一卷。清宋世荦编。宋世荦字卣勋,浙江临海人。乾隆年间举人,官陕西扶风县知县。著作有《周礼故书疏证》六卷、《仪礼古今文疏义》二卷等。丛书是宋世荦官扶风时,搜其乡先哲著作汇刻而成。收

  • 甘泉乡人稿

    二十四卷。《余稿》二卷。清钱泰吉(1791-1863)撰。《年谱》一卷,钱应溥撰。钱泰吉,字辅宜,号警石,又号深庐先生,江苏嘉兴人;钱应溥系钱泰吉之子。钱泰吉以廪贡为海宁州训导近三十年,与其兄仪吉(号

  •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1437-1522)撰。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晚号谷滨遗老,兰溪(今属浙江)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名。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会上元内宴,命作灯诗,他不奉诏,且以疏谏,被贬为临城

  • 枕上语

    一卷。宋施清臣(生卒年不详)撰。参见《几上语》。

  • 点苍山人诗钞

    八卷。《赎台记恩》一卷。清沙琛(1759-1822)撰。沙琛,字献如,号雪湖,太和(今云南大理)人。才思敏捷,刻苦读书,工诗,偶有所得,挥笔即成。晚年失意,遍览名胜,交游贤豪。著有《点苍山人诗钞》。此

  • 春秋合题著说

    三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祯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山阴(今浙江山阴)人。元末文学家。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后任江西儒学提举,避兵未上,浪迹浙西山水间。明初召诸儒考礼乐,于洪武

  • 春秋折衷论

    一卷。唐陈岳撰,清马国翰辑。陈岳,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屡试不第,唐昭宗光化中(898-900)才被辟为江西从事。作《春秋折衷论》,司空图称其赡博精致。该书《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十卷,《崇文总

  • 地理总括

    三卷。明罗珏(生卒年不详)撰。罗珏,字世美,鄱阳(今属江西省)人。撰有《地理总括》三卷。传说唐代杨筠松、曾文辿师徒曾作《青囊奥语》及《青囊序》,以理气之说论二十四山水之顺逆,并以亥卯未寅午戌巳酉丑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