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注

周易集注

十一卷。图说一卷。清王琬撰。王琬渭南人。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自序说,“年八十有一,盖积一生之力为之也。”其论来知德将太极图列于河图前,所图黑白各半,明是阴阳,不得谓之太极。说洛书于画卦无关,《系辞》并举图书,就象并举耆龟二法一样,只不过是顺便讲的。论伏羲八卦次序以及六十四卦次序,并改邵子的右阳左阴而为左阳右阴,以合于逆数。论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既有圆图,则方图可以不作。论文王八卦次序,即“帝出乎震”一节,不能当作“乾坤六子”一节。论羲、文二图并无对待流行之分,不过一明二气,一明五行。论易有太极一节,即生蓍之数,观不言天地万物有太极,而言易有太极,可得其旨。论来知德所谓错卦,即横反对卦,所谓综卦,即竖反对卦,不必添立名目。论本义筮仪第一变归奇之策,通挂一数,不五则九,二三变去第一变所挂之一而不用,只在本数策中挂一策,仍复合而通数其奇,因此四八与初之五九不同。来知德说第一变不通挂一数,所见为是。但是说二三变并不挂一,则少象三一营,只三营而非四营。惟第一变挂一而归奇,不必通挂一数,二三变即用第一变所挂之一而归奇,也不必通挂一数,这都是不四则八,无所谓不五则九。其大旨虽然也纠绕图学,但所说均自出新意,也可备一解。只有以十翼兼象辞、爻辞数之,未免于古无稽。其解经也都敷衍成文,殊乏精义。盖所注意只在图说而已。《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十六卷。明来知德(生卒年不详)撰。知德字矣鲜,梁山(今四川梁平)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事迹见《明史·儒林传》。知德自乡举之后,即移居万县深山中,精思易理,历二十九年而成是书。其立说专取《系辞》中错综其数以论易象,而以杂卦治之。错者阴阳对错,综者一上一下。其论错有四正错,有四隅错;论综有四正综,有四隅综,有以正综隅,有以隅综正。其论象,有卦情之象,有卦画之象,有大象之象,有中爻之象,有错卦之象,有综卦之象,有爻变之象,有占中之象。其注皆先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然后训本卦本爻正意。是书参互旁通,自成一说,当时推为绝学。然上下经各十八卦本之旧说,而所说中爻之象亦即汉以来互体之法,知德唯专明斯义较先儒为详细而已。因其在自序中唯我独尊,故后人对是书褒贬不一。是书收入《四库全书》,有明万历张之厚刻本,万历三十八年张惟任刻本,康熙二十七年(1688)崔华刊本,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亦收入。

猜你喜欢

  • 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

  • 群书考索

    见《山堂考索》。

  • 孟云浦集

    八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明孟化鲤(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孟化鲤字叔龙,号云浦,河南新安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持正不阿。后以奏起给事中张栋先事,削籍

  • 卢忠烈公年谱

    一卷。清卢安节编。安节字亨六,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曾孙。谱主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明天启进士,历任大名府知府,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等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大举进

  • 尚书纂注

    四十六卷。元王天与(生卒年不详)撰。天与字立大。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经学家。天与初习举子业,后乃专心著书。大德二年(1298)以荐授临江路儒学教授。曾为赣州路先贤书院山长。其学宗主朱熹。此书汇总自伪孔传

  • 袁礼部诗

    二卷。明袁衮撰。袁衮,字补之,号谷虚子。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庐陵县知县。以正田藉、稽虚税为时所称颂。官至礼部仪制司主事。袁氏为吴中鼎族,袁衮与其兄、弟六人号袁氏六俊。

  • 花近楼丛书

    七十四种。清管廷芬(见《销夏录旧》)编。是书所收四部均有,经部如清苏士枢《易义参》一卷,史部中清钱仪吉《补晋兵志》一卷、清佚名《明边镇题名考》一卷,史料价值较大。此外也多杂记、游记、诗话、论画、论书法

  • 杨子折衷

    六卷。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逐至全入于禅。他在所著《慈湖遗书》中认为,心是万物万

  • 许学札记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是书系稿本,不曾付梓,系王筠研治《说文》的札记,其内容与《说文释例》大体相同,惟说解时有歧异。按《释例》凡二十卷,五十二目,此编较《释例》缺六书总说、象形

  •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

    一卷。唐代释法顺撰。法顺生平事迹详见《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辞条。《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亦称《华严五教观门》。因华严宗将佛教一切流派分为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五教,认为《华严经》教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