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南华内篇讲录

古今南华内篇讲录

十卷。题林屋洞藏书,不署撰者名氏,也不著时代。此书卷一,题为《南华旨要》,是言注《庄子》的大概旨意。于其第五节说:洞庭今日首提虚用,其言何证,亦惟得宗印于云庄先师。卷二以《庄子·寓言》一篇升冠于诸篇之首,前有小序,称洞庭山缥缈峰林屋洞天梦蝶易师从蕙溪老农学易于天都峰,尝会门人弟子,详说“南华反约旨要”,弟子三林辈因此记录师语,著为成书。而《南华旨要》中又有庄子至今二千年之语,学者以历法推算,认为此书是明末清初人所为。卷三为《逍遥游》,卷四为《齐物论》、卷五为《养生主》、卷六为《人间世》、卷七为《德充符》、卷八为《大宗师》、卷九为《应帝王》、卷十为《天下》。此书以《寓言》为前序,以《天下》为后序,使内七篇次序先后不同。其说以郭象注为今本,以向秀注为古本。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常引向秀注,而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称亡佚,宋以来各家书目都不著录,不知此书作者何以见到向秀注本。而且古人也没有一书两序的,有序的都放在书末,如《吕氏春秋》,其序在十二记末。《史记》自序、《汉书》序传、扬雄《太玄》、《法言》、王符《潜夫论》、袁康《越绝书》以至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书序,也都在书末。此书以前序后序指为古本,是用后世之例推测三代,可知是依托无疑。据《唐书·艺文志》所载,唐天宝元年尊《庄子》为《南华真经》。而此书作者却说“加之南华之名,吾兹未之闻焉。意者郭子(郭象)欤?向子(向秀)欤?其在后之人欤?吾无闻焉”。据此可知,其书纰缪甚多,不足为据。所以其书流传不广,影响不深。今少有传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春王正月考

    二卷。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

  • 易经异文释

    六卷。清李富孙撰。此书为作者所著《七经异文释》中的一部。向来易经异文多于其余诸经,因文有古今、通假诸象,加之历代传写之误,致使音、义皆有不同,造成了经文解释中的混乱。李氏此书则旁征博引,因声求义,说明

  • 近光集

    二十八卷。清汪士鋐(1658-1723)编纂、徐修仁校注。汪士鋐,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有文名。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善诗古文辞

  • 毛诗题纲

    一卷。清王谟辑。见于《宋史·艺文志》,但于作者及年代皆不著录。疑是唐代作品。王谟自《太平御览》辑录四条。有《汉魏遗书》本。

  • 蜀方言

    三卷。张慎仪撰。张氏生平见“方言别录”。卷首冠以凡例四则,述其纂辑之旨。搜辑四川方言词,以李实《蜀语》为最早,李书搜辑未为赅备,张氏遂博采旁搜,辑录四川方言词七百八十六条。隐以《尔雅》体例编次。各条之

  • 高邮州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杨宜仑原修本,清冯馨增修,夏味堂等增纂。冯馨,浙江嘉兴县人。吏员,嘉庆十三年(1808)任高邮知州,十六年离任,二十年回任。夏味堂,字鼎和,号澹人,夏之蓉孙,高邮人。乾隆三十年(17

  • 戊戌政变记

    九篇。梁启超(1873-1929)撰。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十七岁中举。师从康有为,人称“康梁”。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加“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

  • 紫阳真人悟真篇

    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

  • 宋元编年

    即《续资治通鉴》。

  • 毛诗异义

    四卷。清汪龙撰。汪龙,字叔辰,又字蛰泉,安徽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乾隆时举人,拣选知县,生卒年不详。据其目录后自识说,嘉庆十八年得与段玉裁相交,读了段所注《说文》,从前之疑义得以补正的有若干条,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