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午梦堂全集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是女诗人,他的五子三女也都工诗能文。著有《叶天寥四种》,其中包括《叶天寥自撰年谱》、《天寥年谱别记》、《甲行日注》等。此集为崇祯九年(1636),沈宜修死后,叶绍袁辑集一门之作。首《鹂吹集》二卷附《梅花诗》,为绍袁室沈宜修作。次《愁言》并附一卷,为绍袁长女纨纨作。纨纨字昭齐。《返生香》并附一卷,绍袁季女小鸾作。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次《有旻遗草》并附一卷,绍袁仲子世称作。世称字声期。次《窈闻》一卷续一卷、《征仙录》,绍袁悼小鸾作。次《伊人思》一卷,绍袁室宜修选同时名媛诗文作。次《秦斋怨》一卷,绍袁悼其室宜修作。次《屺雁哀》一卷,绍袁辑诸子吊兄弟女兄弟作。次《彤奁续些》二卷,绍袁辑诸名媛吊纨纨、小鸾两女,及己悼两女作。此外有《灵护集》一卷,绍袁三子世俗作。世俗字威期。《鸳鸯梦》一卷,绍袁次女小纨作,小纨字蕙绸。《琼花镜》一卷,绍袁为小鸾《征仙》追影作。《征仙录》今不传。或即《琼花镜》之异名。凡十二种,盖各种先后陆续付刻,汇印多少,故不相同。乾隆二十三年(1758)绍袁四世孙桓椿,重行选刊八种,后有跋称;先虞部公手定十二种付梓,曰《午梦堂集》。丙子(1756)秋,杜门习静,补其缺,订其讹,共得《鹂吹》、《香雪吟》、《伊人思》、《愁言》、《鸳鸯梦》、《返生香》、《窈闻》、《窈闻续》八种,阅再寒暑而告竣。其《灵护》、《有旻》、《续些》、《秦斋怨》四种,以语多悲寂置之。是当时所行全集,无《屺雁哀》、《琼花镜》,而所谓十二种者,较之崇祯刻本,乃分《窈闻》、《窈闻续》而二之。《香雪吟》即梅花百咏,原本附《鹂吹》之后,而此亦别为一种。以旧本十二种数之,实只六种。而所据本多《鸳鸯梦》一种。宣统三年(1911)绍袁裔孙德辉参校崇祯、乾隆两本,编次付刊。其《琼花镜》一种,乃道光末年吴江县知县宛平王寿迈所辑《砚缘录》汇刻本。后有绍袁八世孙乃溱跋,称为《午梦堂集》之一种。不知崇祯、乾隆两刻,何以未及列入。有观古堂刻本。

猜你喜欢

  • 韩集举正

    十卷。《外集举正》一卷。宋方崧卿(生卒年不详)撰。方崧卿,字季申,莆田(今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人。隆兴进士。孝宗时尝知台州军事。此书后有淳熙十六年(1189)崧卿自跋,称《右昌黎先生集》十卷,

  • 河防志

    十二卷。清张希良撰。张希良,字石虹,黄安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纂修三朝国史。亦曾督学浙江。此书则张希良随文华殿大学士遂宁张公治理黄淮之时,记载诸事以成。《河防志》雍正三年(1725)刻本,共十二

  • 焦氏笔乘

    八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此书为辑录琐屑考证和零星议论的笔记。焦竑博学多才,因之此书所谈范围甚广。杂论经史艺文,间记琐事。其考证旧闻,多有可采;琐事议论,兼涉名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涉猎

  • 孝经养正

    一卷。清吕鸣谦撰。吕鸣谦字吉垣,湖北广济(今广济)人。是书首有李廷箫序,其次为吕鸣谦所撰条议十则,主张推广孝道,须立孔圣教堂,旁设曾子坐位,每逢房虚昴星日,礼拜先师,由教谕训导两宫主讲,绅耆士庶临期来

  • 读经如面

    一卷。清沈豫撰。此书有《尚书》十六条,《诗经》四十二条,《春秋》三十条,《周礼》六条,《礼记》四条。之所以不涉及《易经》,是因为另外著有《读易寡过》。诸条大率约举义理,无甚精粹。其中有的是习见的见解,

  • 还砚斋易汉学拟旨

    一卷。清赵新撰。此书用笔记体例,分条论说。对六十四卦只部分诠释。每卦之爻亦不全释,或释一二爻,或不释爻辞,只释象辞。其说以汉易为宗,所引十之八九来自虞翻。虞翻于易象不知、易理未解之处,则参用虞氏卦变爻

  • 礼记释注

    四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又字柘堂、柘康,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大师。道光元年(1821)恩科举人。丁晏为人清廉,富有公心,曾为救灾疏浚河道,修建公共

  • 殷墟书契菁华

    不分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氏在该书自序中说,他搜集殷墟遗文,得甲骨逾万,把其中重要的拓本编成《殷墟书契》一书,而他所藏的最大的骨片,尚未拓墨,为了使其不致淹没不传,于是排照精

  • 阅史郄视

    四卷,续一卷,清李塨撰。李塨字刚主,蠡县人,康熙年间举人,官通州学正,从博野颜元游。李塨为学主张忍嗜欲,苦筋力,习六艺,讲世务。书中讲道:“王五公教我小事克勤,谓小事皆有次第节奏,然后大事可为。”持论

  • 老泉文钞

    不分卷。明郭祥鹏编。郭祥鹏,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本书系从苏洵集中摘取权书十篇、衡论十篇、笺策二篇,汇而成帙。有四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