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宋代释僧璩(生卒年不详)撰。僧璩,俗姓朱,吴(今江苏省吴县)人。为僧业弟子并受学什公。僧璩为学刻苦,专攻十诵,在律学方面颇有见地。在宋孝武帝时曾任僧正。除撰有《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外,传称还撰有《胜鬘文旨》和《僧尼要事》等书。《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共分二十章,即:一受三归五戒文,二受八戒文、三乞畜众羯磨文、四受沙弥十戒文、五受六法坛文、六大比丘尼坛文、七入大僧中受具足坛文、八受大戒坛文、九结小界文、十结大界文、十一结不离衣界文、十二解大界文、十三差比丘为僧执事文、十四受安居文、十五受七日文、十六受三十九夜文、十七一人心念口言布萨文、十八三人二人三语布萨文、十九四人以上广布萨时与清净文、二十至僧中说清净文。均依十诵律本成文。现常见收载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异林

    ①晋陆氏撰。此书仅见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著录,不言卷数,亦不知何时亡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据《三国志·钟繇传》裴松之注和《太平御览》辑其遗文一条,是一个人鬼恋爱的故事。文中有云“清河太守

  • 南来志

    一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士祯担任少詹事,奉命祭告南海,本书即记载其从京师到广州沿途所见名胜山水。体例仿宋范成大《吴船录》。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本、《小方

  • 古今春秋盟会图

    一卷。汉严彭祖撰,清王谟(详见《汉魏遗书钞》)辑。梁阮孝绪《七录》著录有《严氏春秋左氏图》十卷、《古今春秋盟会图》一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春秋公羊传》,严彭

  • 鸡土集

    六卷。明刘乾(约1551前后在世)撰。刘乾,字仲坤,号易庵,河北保定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国子监丞。著有《鸡土集》。是集为刘乾诗文合集。凡六卷,诗词二卷,赋、记、杂文四卷。其

  • 救荒备览

    四卷。清劳潼撰。劳潼,字润之,号莪野。广东南海人。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四书择粹》、《孝经考异》、《读史随笔》、《荷经堂稿》。是书卷一录王汝南《赈恤纂要》,卷二摘录蒋伊《臣鉴录》“在官事实”六

  •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

    四十二卷。清托津等撰。托津(1755-1835),字知亭,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朝官至军机大臣。《清史稿·托津传》说他为人“朴诚”,清仁宗在综理政务时,“于行省有重事大狱,率以任之,无一岁不奉使

  • 鸣坚白斋诗存

    十二卷。清沈汝瑾(生卒年不详)撰。沈汝瑾字公周,号石友,江苏常熟人,与吴昌硕、俞钟銮同乡,相互论诗默契,有诗相唱和,遗稿也由二君点定付刊。据集前吴昌硕序说:“石友性行雅亮,自晦于诗,足迹不出吴越间,平

  • 抱碧斋杂文集

    一卷。清陈锐(详见《抱碧斋诗》)撰。陈锐有《抱碧斋诗》五卷。本书按文体编次,除四篇序外,箴、赋、书、行述、家奠文、哀文、祭文、吊文各一篇,共收文十二篇。杂文集中只有《先母行述》一篇为散文,其余皆为骈文

  • 砚北杂录

    无卷数。清黄叔琳(1672-1756)编。黄叔琳字宏献,号昆圃,顺天宛平(今北京大兴县)人。康熙进士,在京任职多年,累官詹事府詹事。1709年出任山东学政,极力改进地方教育,修复济南“白雪书院”及青州

  • 白田草堂存稿

    二十四卷。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授安庆府教授,后以老病辞归。本集计文二十卷,诗四卷,末附“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