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切韵指掌图

切韵指掌图

二卷。传本卷首有署名宋司马光的序文,过去很多人认为本书为司马光所作,宋董南一《切韵指掌图序》云:“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切韵指掌图》,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则元邵光祖所补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等韵之传于今者,以此书为最古。”明桑绍良《青郊杂著》、清周赟《山门新语》、莫友芝《韵学源流》等则怀疑此书是托名之作。清人邹特夫、陈澧主张是南宋杨中修的作品,此说亦无确证。此书作者尚属疑问,大约是南宋人所作,且晚于《四声等子》。赵荫棠《等韵源流》谓是书“是淳熙三年(1176)以后与嘉泰三年(1203)以前的产物。”《指掌图》也列二十图,使用三十六字母,表面上和《四声等子》是一致的,但实质上区别颇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指掌图》三十六字母排成三十六行,每行一母,改变了《韵镜》、《等子》排成二十三行传统。三十六母的顺序与《七音略》相同,以“影”、“晓”、“匣”、“喻”为次,与《等子》不同。清陈澧《切韵考·外篇》云:“《切韵指掌图》影晓匣喻四母次第殊谬,不知喻母为影母之浊,《四声等子》、《五音集韵》、《切韵指南》皆以晓匣影喻为次,则影喻清浊相配不误。然以晓厘在前亦非,影喻是发声,晓匣是送声也。”韵母方面,《指掌图》一声包四等,改变了《等子》一等包四声作法,恢复了早期韵图传统。(二)《指掌图》不立韵摄名目。《等子》虽分十六摄,但宕与江,曾与梗,果与假相并,实际只有十三摄。《指掌图》实际上也是宕与江,曾与梗,果与假不分,所以用摄来衡量,也只有十三摄。(三)《指掌图》对《切韵》韵部的归并与《等子》大同小异,区别有以下几点:(1)对江韵的处理不同。《等子》把江韵的帮见组字与阳韵的庄组字排在一起,定为开口二等;把江韵其他声母字,即知、庄组和来母字另排一图,定为合口二等。《指掌图》则把江韵字一律定为合口,和阳唐合口字排在一起。(2)对支之两韵开口精组字的处理不同。《韵镜》、《等子》等都把这些字排在三等,而《指掌图》则改排在一等。可能这些字的韵母近于l音,后来《中原音韵》即别设一个支思韵。(3)《指掌图》把止蟹两摄的字重新划分,打破了摄的界限。它把蟹摄齐祭两韵的开口字和止摄支脂之微四韵的开口字排在一起。把蟹摄一等灰韵、四等齐韵的合口字,与止摄支脂之微的合口字排在一起。《指掌图》的改动,说明齐祭灰等韵已变细。(4)《指掌图》把许多原来的三等字列入四等地位,在韵目的标注上,也把三等韵与四等韵并列,看来,三四等的界限已渐消失。这些不同之点,表现出《指掌图》的革新精神,其语音系统与实际语音颇为接近。因此这部韵图对后代韵书韵图影响很大,流传十分广泛。《四库全书》著录之永乐大典本附“检例”一卷,云元邵光祖所补正。《四库全书提要》云:“光祖字宏道,自称洛邑人,其始末未详。考《江南通志·儒林传》载元邵光祖字宏道,吴人。研精经传,讲习垂三十年。通《三经》,所著有《尚书集义》,当即其人。洛邑或其祖籍欤?据王行后序作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称其殁已数年,则元之遗民,入明尚在者也。”《切韵指掌图》有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刊本、《永乐大典》本(后收入《四库全书》;四川严氏复加刊印,是为《音韵学丛书》本)、上海同文书局石印宋本(光绪九年刊)、丰城熊氏旧补史堂本(宣统二年刊)、张海鹏《墨海金壶》本(收入《丛书集成》)、《十万卷楼丛书》本等。各本列字有出入,同文书局等本尚有缺页,《音韵学丛书》本较精。

猜你喜欢

  • 直隶易州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杨芊纂修,张登高续纂修。杨芊,曾任易州知州。张登高,字见远,江西鄱阳人。乾隆六年(1741),杨芊任易州知州,四处搜寻史料,成志稿一部。乾隆九年(1744)张登高任易州知州后,继续纂

  • 读易备忘

    四卷。清王涤心著。王涤心字子洁。河南内乡县人。道光举人,官至直隶道员。所著书籍多达二十余种。此书名为备忘,实则阐述了作者独到的易学思想。认为“至易至简者易也。所以至易至简者,惟其元享利贞也。所以元享利

  • 杨家府演义

    八卷五十八回。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秦淮墨客即纪振伦,字春华,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明代小说家,生卒年不详。又有说作者是熊大木(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无确证。又说作者为无名氏。该书为长

  • 平遥县志

    十二卷。清恩端修,武达材、王舒萼纂。恩端字子严,镶白旗汉军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任平遥知县。武达材字子栋,文水人,赐进士出身,即用知县。王舒萼字韡堂,灵石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主事福建司行

  • 新续高僧传四集

    六十五卷。民国喻谦(?——1932)。喻谦,湖南衡阳人,为清末学者王闿运弟子。民国八年(1919),应北凉法源寺方丈道阶聘编此书。历时五年撰成《新续高僧传四集》一书。该书内容始自宋初,终于清末,为佛教

  • 质庵文集

    无卷数。明章敞(1376-1437)撰。章敞,字尚文,号质庵,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宣德间擢礼部右侍郎,正统初累官至礼部左侍郎,曾参与修《永乐大

  • 古文旧书考

    四卷。岛田翰撰。岛田翰,明治十二年(1876)生于东京,字彦桢,天资聪明,勤于读书治学,尤其长于考证校勘学,但是一生却怀才不遇。《古文旧书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为后人所称赞。前面的序可谓是作者的自

  • 救事教益

    一卷。英国人李提摩太(1845-1919)撰。清光绪年间,李鸿章掌权,李提摩太进谒,论及民教不安事。李鸿章问教会究竟有何益于世。李提摩太乃择各国国计民生之大事,以及教之本末异同,摄取大旨,汇成是编,题

  • 海山仙馆摹古帖

    十二卷。清潘仕成辑。潘世成有《海山仙馆丛书》,所刻之帖,分《摹古》、《藏真》二类。此《海山仙馆摹古帖》,摹古者专取古拓重刻,多世间稀有之本。全集二十二种,有咸丰三年(1853)自序,及卷数目录。其中《

  • 民国新修合州县志

    八十三卷,民国郑贤书等修,张森楷等纂。张森楷,字式卿,邑人,举人,毕生劬学,以史学自鸣。所著有《左史长义较》一卷,《史记新校注》一百三十卷,《三国志音注》二十卷,《二十四史校勘记》三百二十卷,《通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