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安州志

六安州志

①三卷。明喻南岳修,邵德久等纂。喻南岳,新建人,继知州邵德久后来任六安州知州。邵德久,浙江馀姚人,嘉靖二十九年来任六安州知州。邵德久来守是州,病六安旧无专志,因创议纂辑,于是开馆置局,推儒学学正王亮采主其事,适逢邵德久入觐。志未成,同知邓尚荣继领其事,经数月而志稿纂就。迄嘉靖三十四年,州守喻南岳,始梓行之。此志仓卒成编,故多疏陋,且体例多乖,序列失次。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②二十卷。清王廷曾修,陶恪等纂。王廷曾,安培庵,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康熙三十四年(1695)来任六安州知州。陶恪,邑人,贡生。六安州志一修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再修于万历十二年。至清代,修于康熙十九年。王廷曾来任州守,适逢府宪修辑府志,檄各属亦次第举行,王廷曾与邑中乡绅及庠序中之多闻博识者,共议其事,搜罗续辑,于康熙三十八年告竣。此志凡二十卷,其类目为图考、建置、沿革表、封系、戚畹、星野、祥异、疆域、山川、城池、营建、风俗、仪制、物产、学校、公署、宦绩、户口、贡赋、土贡、屯田、马政、驿传、盐法、水利、祠祀、寺观、古迹、丘墓、人物、艺文等。此志体例严整,取材宏富,叙事赅备。其沿革表一门,表分三格,上纪世表,中详沿革,下以时事附之,自唐虞以迄明,各为一编,有条不紊,颇得史书世表之意。于风俗一门,所载岁令、四礼、四民仪制一门,所载期仪、迎春仪、日蚀救护仪、月蚀救护仪、新官到任仪、乡饮酒仪、乡射仪,皆详尽备载。在清代初期志乘中,可称佳本。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刻本。

猜你喜欢

  • 古书疑义举例校录

    续补辨正《古书疑义举例》的作品,详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迎霭笔记

    二卷。清代程鸿诏(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载了作者游历鄂、蜀的见闻,还记述了有关诗话、药方等方面的内容,较为杂乱。其中药方很多是摘自清代学者陆以《冷庐杂识》一书中,另外此书中还有一些考证与考据,有较大参

  • 画继

    十卷。宋邓椿(生卒年不详)撰。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今属四川)人。邓椿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曾官中知枢密院事,家藏书画宏富。邓椿耳目濡染而精于赏鉴,编缀是书。因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起自轩辕止于唐会

  • 墨池堂法帖

    四卷。明章藻(1547-?)刻。章藻,字简父(一作仲玉),工书善摹刻,其父即当时苏州、无锡带著名木版刻工,章藻亦以镌刻显名,《停云馆帖》等即出其手。《墨池堂法帖》为其家藏刻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钟元

  • 三立编

    十二卷。清代王梓撰。王梓字琴伯,郃阳(今陕西中部)人,官至崇宁县知县。此书摘取王守仁著述学说及有关内容,分类编辑而行。作者把王守仁讲学的言论编入“立德”类,把议论事物的言论编入“立功”类,把诗文编入“

  • 山谷禅喜集

    二卷。明陶元柱编。陶元柱,始末不详。本书编者取凌濛初编《东坡禅喜集》之意,于黄庭坚集中录其阐发禅理之文,别为一书。有四库本。

  • 易经讲义

    八卷。清苌仕周撰。苌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此书以程《传》及《本义》为宗,不用象数之说,对于卦变尤力。大旨认为,“凡卦有二体,即有内外上下。有内外上下,即有上下往来

  • 兰曹读史日记

    四卷,明熊尚文撰。熊尚文,生卒年不详。字益中,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南)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举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兰曹读史日记》一书是他从各史书、传记中摘录旧文,上起唐尧,下迄元代,对其中诸

  • 黄粱遗迹志

    一卷。明杨四知撰。四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官巡按直隶御史。“梦黄粱”的故事,唐代小说家沈既济《枕中记》已有记载。这部传奇小说中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授

  • 淮南子校勘记

    一卷。清汪文台(1796-1844)撰。文台有《十三经校勘记识语》,已著录。此书为文台读《淮南子》时,初录校语于简端,去世以后,由其子缮写校语示黄彭年,彭年命人详校,统一体例,刊附崇文书局本之后。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