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全唐诗录

全唐诗录

一百卷。清徐倬(1622-1711)编。徐倬字方虎,号苹村。德清(今属浙江)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乞养归。后转为司业,官至侍读。以事被人弹劾,辞官归乡。康熙四十五年(1706)奉命撰《全唐诗录》告成,被擢拔为礼部侍郎。徐倬曾师从倪元璐、刘宗周,又与冒襄、钱澄之、陆圻等遗老往来唱酬,尤与吕留良称知己,为时人所推重。善诗,亦工古文。著有《苹村集》。是集为唐诗总集。凡一百卷。所选诗人自唐太宗始,至无名氏止。依胡震亨《唐音统签》之例,以年代编次。集中之诗或分体,或不分体,各因诸家原集,以存其旧。诗人均附有小传。并附有一些诗话、诗评。康熙四十五年(1706)皇帝南巡,徐倬将此书缮录进呈,受到御旨嘉奖,徐倬因而由侍读擢升礼部侍郎。康熙皇帝并御制序文,赐帑金刊版。故此书亦题《御定全唐诗录》。因系“御定”,流布颇广。其后,俞思谦又编成《全唐诗录补遗》,所录遗诗一百五十余首。继而管世铭亦在《全唐诗录》基础上,增编为《读雪山房唐诗钞》。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识大录

    无卷数。明刘振撰。刘振字自成,宣城(今属安徽)人。该书纪明代君臣事迹,仿效各史例,只是将本纪改成帝典,记载了从太祖到穆宗的明帝王,共二十四卷;列传不分卷数,按母后、储宫、宗室、宰辅、四裔的顺序分类编次

  • 内简尺牍编注

    十卷。宋孙觌(1081-1169)编。其生平履历见《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条。其门人李祖尧为之注。其注中多取孙觌自著诗文以资考证。因李祖尧亲从孙觌游、较之任渊注陈师道、黄庭坚诗闻见更为有据。注释准确,典

  • 石闾诗

    一卷。清陈景元(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陈景元字不详,号石闾,汉军镶红旗人,家居奉天(辽宁沈阳),生卒年均不详。景元生平作字效晋,作诗效汉,追踪唐代孟郊、贾岛一派诗风,深幽清秀,近体颇多佳句。本集乃

  • 偶存草

    清王植(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植字怀三(一作槐三)。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广东省和平县知县。本集是王植所自编。植喜讲学,其诗全沿宋代邵雍《击壤集》之风格。有清雍

  • 元始上真记

    见《枕中书》。

  • 钱南园遗集

    五卷。清钱沣(约1739-1795)撰。钱沣,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进士,初为翰林,后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曾诛甘肃昌赈折捐案罪首王亶望,劾诛山东巡抚国泰。平生清贫,刚直不阿。钱沣诗文向不存稿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见《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 易经蒙引

    十二卷。明蔡清(1452-1508)撰。清字介夫,晋江(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师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清以善《易》名于时

  • 金石学录

    四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约1771-1845),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嘉庆六年(1801)优贡生。处州(今属浙江)府学训导。有《尚书隶古定释》等著作。此书录周、秦以来历汉、魏、六朝、唐、宋、元、明至于

  • 说文经字考

    十二卷。清周学汝(?-1862)撰。学汝初名学濂,字礼传,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攻陷湖州,与在籍道员赵景贤同日被杀。治许郑之学,曾校定虞世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