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曲选

元曲选

一百卷。明臧懋循(约1595年前后在世)编辑。臧懋循字晋叔,长兴(今属浙江省)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荆州府教授,南国子监博士,以沉湎游赏诗酒罢归。辑有《古诗所》、《唐诗所》、著有《负抱堂集》。此书选编元、明杂剧一百部,据各家所载,其中元人或元末明初人有四十三家,共七十七部,其著者为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白仁甫、高文秀、郑庭玉、李文蔚、李直夫、吴昌龄、武汉臣、王仲文、李寿卿、尚仲贤、石君宝、杨显之、纪君祥、戴善夫、李好古、孟汉卿、李行道、孙仲章、岳伯川、康进之、张寿卿、宫天挺、郑光祖、范康、曾瑞卿、乔梦符、秦简夫、萧德祥、朱凯、王晔、李致远,杨景贤、张国宾、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王子一、谷子敬、贾仲名、杨文奎。元无名氏所著有十二部;元、明无名氏所著有十一部。据编者自序,其家藏杂剧多秘本,又从黄州刘延伯处借得二百种,此百种杂剧即是从中选出的。卷首刊载元群英据《太和正音谱》所撰《杂剧目》。此书广搜博采,所辑剧本最为宏富,明、清以来各种杂剧、传奇没有超过它的。但体例不精,编次混乱,或同一作者之作散见于各集之中,或在同一集中亦前后杂出。本书对于撰者缺乏考核,《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对一些剧本的作者已经考定,臧懋循却依据失题撰者传刻本或抄本,亦不著作者姓名。《黄粱梦》本为马致远、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等人合撰,却只题马致远。有些曲词编者迳自增删,有的还易以他调,更换其词,有的因原文繁复而大加删削,与原本相去甚远。此书有明万历刊本、《四部备要》本、涵芬楼影印本、世界书局排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本、中华书局1958年本等,中华书局1979年第三次重印时又作了校刊,是较好的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虞乡县志

    ①十二卷。清周大儒修,尚云章等纂。周大儒字宗鲁,四川广安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任虞乡知县。尚云章字汉辉,邑人,贡生。按虞乡之设,始于后周,隋、唐、宋、五代皆因之,

  • 左传口义

    三卷。清马卢榆撰。卢榆字季立,广东顺德(今属广东省)人。该书对《左传》中的一些问题加以阐发,有清光绪年间两湖书院刊本。

  • 续纂江宁府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蒋启勋、赵佑宸修,汪士铎等纂。蒋启勋,字鹤庄,湖北天门人,曾任江宁知府、湖南衡永郴道。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号梅村,晚号梅翁,江宁人。道光举人。初治三《礼》,

  • 春秋不传

    十二卷。清汤启祚撰。启祚字迪宗,宝应(今属江苏)人,著作还有《杜诗笺》等。作者以“不传”为书名,意谓此书于《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四者之间无所专从,然而考察此书所说,其不从者只有

  • 礼书附录

    十二卷。清陈风泉(生卒年不详)撰。陈凤泉,安徽泾县人,官石埭县学。该书融汇多家,博取前人有关礼制的研究成果对古礼作简要解释。重点参照清人秦蕙田《五礼通考》、宋陈旸《乐书》、清惠士奇《礼说》等。分列十二

  • 怀舫集

    三十六卷。清魏荔彤(约1685前后在世)撰。魏荔彤,字念荔,直隶柏乡(河北柏乡)人。魏裔介之子。生卒年不详。年十二补诸生,以资入为内阁中书,选凤阳同知,后官至江苏按察使。嗜好古学,勤奋著述,罢官后杜门

  • 孟子注

    二卷。清陈澧(详见《别本孟子注》)撰。是书首有陈澧自题。所注皆从涵泳体验得来,或举其要,或抉其微,或发其疑,又或借以证史感时。语皆平实,不骛高深。书间有涉及考订处,如“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澧认为

  • 易经颂

    十二卷。明陈仁锡撰。该书借剖析字句来发挥意义,虽取《本义》而亦有相异者。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而研究古训之处少。因为陈氏本为文人,经学并不是他的专门所长。该书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始据副都御史黄登贤

  • 书经管窥

    二卷。清李景星撰。李景星字紫垣,山东费县人,诸生。本书上卷为《虞书》、《夏书》、《商书》,下卷为《周书》,卷首有作者自作的“弁言”和“凡例”。本书主要是发明各篇的大义,偶尔也论及文法。在分段分节处,李

  • 隶释

    二十七卷 宋洪适撰。洪适(1117-1184),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金石学家。与弟遵、迈,并称“三洪”,工文词。孝宗时,任司农少卿,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