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训解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之勤。书凡十七卷,卷一为士冠礼,卷二为士昏礼,卷三为士相见礼,卷四为乡饮酒礼,卷五为乡射礼,卷六为燕礼,卷七为大射仪,卷八为聘礼,卷九为公食大夫礼,卷十为觐礼,卷十一为丧服,卷十二、十三为士丧礼上下,卷十四为士虞礼,卷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卷十六为少牢馈食礼,卷十七为有司彻。清代解诂《仪礼》之书以胡培翚《仪礼正义》最为精博,王氏书出于胡氏书之前,胡氏于王书既有驳正,亦有征引以证己说者。如《觐礼》“执玉三揖”下,王氏云:“上云璧,此云玉,凡圭璋璧琮琥璜,皆玉为之,故总称玉”,《士丧礼》“死于适室,用敛衾”下,王氏云:“用敛衾,当在既复之后”,胡氏皆引其说;又《士丧礼目》下,王氏引吴绂说,云:“此主有位之士,其子丧之礼,至士之父母妻长子死丧之从同仕焉而己者礼亦如之”。胡氏《正义》谓吴氏说较为周备。而吴氏书未刊,胡氏引吴氏之说盖俱从王氏书中得来。然王氏书亦有许多疏误,如陈寿祺序中指出的,以“苟敬”之“苟”为考,以“母追”之“母”读为贯等等;王氏分节亦有许多与注疏诸本不同,难免变异先后而复载之嫌。有乾隆戊辰(1748)晋水鉴湖培植堂刊本、道光二年(1821)志经堂刊本。

猜你喜欢

  • 汉熹平石经残字谱

    一卷。关葆谦撰。葆谦字伯益,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有《新郑古器图录》二卷,已著录。此书所得汉石经残字共177字,其内容皆不见于诸家著录。葆谦的叙言对这些事实既无说明,而对其中哪一石可考定为属于哪一经,

  • 隐拙斋集

    五十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沈廷芳字畹叔,号椒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终年七十一岁。乾隆元年(1736)以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河南按察使。廷芳古文学于方

  • 卦本图考

    一卷。清胡秉虔撰。秉虔字春乔,安徽绩溪人,嘉庆进士,候选知县。此书卷首有自序,序云:“汉儒解易,多云此本某卦,云此卦本某,今依之,命曰《卦本图说》。”书中所据皆出自李鼎祚《周易集解》,唯中孚引李挺之说

  • 孝经郑氏解辑

    一卷。臧庸(1767-1811)辑。臧庸原名镛堂,字拜经,号山东,江苏武进人,清代经学家。臧庸一生布衣,曾助阮元编《经籍纂诂》,校勘《十三经注疏》,著有《拜经日记》,刻有《拜经堂丛书》。臧庸治经笃守郑

  • 礼论答问

    一卷。南朝宋徐广(352-425)撰,清马国翰辑。徐广,字野民,或作野人,以避唐太宗讳,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人。官至中散大夫。《晋书》、《南史》均有传。《晋书》云:“广《礼答问》,行于世”;《南

  • 本事词

    二卷。清叶申芗(生卒年未详)辑。叶申芗著有《闽词抄》。本编乃模仿孟棨《本事诗》的体例,专门记载有关词作的本事。上卷记唐、五代、北宋事,自白居易为吴二娘制〔长相思〕始,以僧仲殊咏投牒妇人〔踏莎行〕止。下

  • 世史积疑

    二卷,旧称为元李士实撰,书前自序中写道“至正七年壬申(1347年)三月朔书。”据考证至正七年为了亥年,非壬申年;而元代亦未闻有李士实其人。惟有明新建(今属江西)人李士实。士实是成化进士,正德年间宁王宸

  • 綦崇礼年谱

    宋綦焕撰。綦焕为綦崇礼孙,官至德兴(今江西德兴)知县。綦崇礼(1083-1142),字叔厚(一字处厚),宋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渡后寓居临海(今属浙江),世称北海先生。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绍兴知

  • 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

    三百一十二卷。清张豫章等奉敕编。张豫章生卒年、籍贯、仕履均不详。康熙四十八年(1709)皇帝下令博采宋金元明代之诗“义尤著者”(《序》)辑成一书。即《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简称《四朝诗》)共三百一十

  • 太玄经

    十卷。汉扬雄(详见《方言》)撰,晋范望(生卒年不详)注。《太玄经》,简称《太玄》,是西汉扬雄的代表作之一。其书仿《周易》的体例,其玄象的一、二、三画,相当于《周易》卦象二画的阴阳爻;《太玄》有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