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疑义

仪礼疑义

四十八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吴氏撰有《三礼疑义》,此书即第二部。书本五十卷,今缺三十八、三十九两卷。体例与《周礼疑义》同。书首有雍正乙卯(1735)自序。是书辨驳郑注贾疏,有得有失。其驳郑得者,如《士冠》下引特牲注以明书卦是卦者,非筮人,引《说文》及《释名》以明爵弁与冕异,与皮弁同,非冕之次。其驳郑而失者,如《士冠》下谓“素裳说不知何据”,其实《石渠论》戴德云:“朝服布上素下”,为郑说所本。其郑误而吴氏仍未得者,如《士昏》注谓“自以车送”固然偏失,吴氏谓“壻车,妇车并夫家所共”亦非其实,应该兼言迎车、送车。其驳贾疏而得者,如《士冠》下谓“旧俗非先王旧法,非夏殷”,《士昏》下谓宾者欲厚之,犹乡大夫以礼礼宾之意,非上下之辞”,颇得经义。其驳贾而不足服者,如《燕礼》疏“大乐正不当天子司乐”固然非是,然吴氏谓“诸侯无大司乐”之说亦无据。其贾误而吴氏仍误者,如《聘礼》下谓“讶传公命,即掌讶,非即上节之大夫士”,而经文又云“又见之以其挚,复见之以其挚“复”与“又”明是承上之辞,吴氏仍失之。其贾误而吴氏未得者,如《士虞》疏“朔月荐新有黍稷,向吉未有爨不合经义,而吴氏谓“祖奠既有黍稷,断无无饎爨之理”,其实朔奠木无黍稷”,黄氏《丧祭适故》辨析甚详。是书虽然误失不少,然胡培翚《仪礼正义》多有征引,可见是书颇有可观之处。有诒经堂《续经解》本。

猜你喜欢

  • 避水集验要方

    四卷。明董炳(生卒年不详)撰。董炳字文化,号怀鹤,泗州(今江苏宿迁东南)人。董氏继承家传秘方,分类编撰而成此书。因当时淮水泛滥,董氏避居楼上以成是书,故以“避水”为名。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

  • 董子故里志

    六卷。明李廷宝撰。李廷宝字国用,号浍溪,曲沃(今属山西)人,生卒不详。嘉靖中,官景州知府。该书主要记述汉代董仲舒故里情况。董仲舒,汉代著名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书》作广川人。然广川地大,包括明清时

  • 漳野文集

    八卷。明李新芳(约1538前后在世)撰。李新芳字元德,别号漳野,潞州(今山西长治)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漳野文集》。是集凡八卷。为其门人杨世卿所编。前六卷为杂文

  • 喻林一叶

    见《喻林》。

  • 雨花香

    四十种。清石成金撰。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别署良觉居士,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当顺治至雍正年间在世。清初小说作家,今日存其所著小说有《雨花香》和《通天乐》。白话短篇小说集《雨花香》全名《新刻扬州

  • 鹿樵纪闻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

  • 雪山集

    十六卷。宋王质(1127-1189)撰。王质,字景文,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为太学正。孝宗屡易相国,质上疏极论。为忌者所谗,被罢官。虞允文因其性格耿直荐为右正言。时中贵人

  • 希古堂文甲集

    二卷。《乙集》六卷。清谭宗浚(1846-1888)撰。谭宗浚字叔裕,广东南海人,谭莹之子。同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云南监法道。宗浚好游历,所到之处必探名胜,曾与陈铭圭游罗浮,相互酬唱,颇见情趣。宗浚

  • 宏正诗钞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曹忭序称:二山杨君工于诗,所选弘治、正德间诗抄,正如淘沙见金,非具大金刚目力者不能等等。此外,无从得知杨二山何许人。书中收录有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薛蕙、徐祯卿、郑继之、王

  • 群芳谱

    三十卷。明王象晋撰。王象晋,字荩臣,一字康宇,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甲辰(1604)年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著作除《群芳谱》外,还有《清悟斋欣赏编》、《翦桐载笔》、《秦张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