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京师坊巷志

京师坊巷志

十卷。附考证一卷。清朱一新撰。朱一新,字鼎甫,号蓉生,浙江义乌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授编修。十一年(1885)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五年(1879),受兼管顺天府尹万青藜等聘修新志。与编修缪荃孙共主京师坊巷事,成内城志上下二卷。即光绪《顺天府志》第十三、十四,李祥作序。此志大抵袭元明之旧,琐闻佚事,往往而在,方志漏略,靡所取材。昔贤纂著,散而无纪,考其言辞雅驯,述为此篇。牙署寺观,各有颛门,标其纲要,补其阙遗。也志地者所不废,如闾巷丛祠、王侯甲第、郡国计车、寓公篇咏,闲涉繁芜、要关掌故,略仿宋氏《长安志》例,悉加甄录。民国六年(1917),刘承干以李详叙首,缪荃孙修订之稿,考其未确,补其已佚,改为十卷,序刊于沪上求恕斋,作为别行之本。将牙署寺观以下,各有颛门等十二字,以其不属志书,改为“标纲补阙”四字。要关掌故以下,略仿宋氏《长安志》例,悉加甄录二语,改为:洛阳伽蓝记略标故宅,宋氏《长安志》从之,至徐氏《东西京城坊考》,尤为详悉,今仿其例,悉加甄录。其书用古僻字,如抵、漏、散、衙、专等字,仍用旧字。全书共十卷,首述五城中西中东、朝阳、崇南、东南、正东、关外、宣南、灵椿、日南十坊名目,本会典事例,参城册,卷一皇城,卷二至卷四内城南城、内城东城,卷五内城西城,卷六内城北城,未附《八旗通志》所载顺治元年(1644)八旗界址、会典事例所定旗营会集处所、及雍正三年(1725)六月议定八旗满蒙汉各参佐领详细界限,卷七外城中城,卷八外城东城、外城西城,卷九外城南城,卷十外城北城,总殿以明以上旧坊考。书之体例,与《顺天府志》相同,只是细目考据中,关涉志书中名类语句,有所增改。可惜所列地址,以五城十坊分叙,不为民间所习知。如皇城地安门以东,内城东长安街以北属中西坊,地安门以西,西长安街以北反属中东坊之类,头绪纷繁,不仅平民百姓迷罔。学士大夫也不尽明晰,实不如吴长元《宸垣识略》以方面分列之简便易寻。又书中每引用明代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处。但于现时地名讹误者,不赞一辞。未免疏略。又《日下旧闻考》言;天师宫相传显佑宫及步军统领衙门即其地,颖俗语流传未足据,不知显佑宫东垣外北端,实有天师府之名。波罗厂注称:八旗通志作罗儿胡同,不知波罗厂即笸箩仓,罗儿胡同另是一地,在其南边。又南锣鼓巷条称:洪文襄宅第有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匾,是文襄诸子,偶闻原有误语,此不引用全语,实弥缝得体,但识洪氏居邸,不如引证锡镇复《复轩随笔》翔实且先。又宋徽宗北狩,宿延寿寺,世间多以为即在正阳门外延寿寺街,唯独此书征引故贯,分别金城内外,确定应当是元《一统志》所载:在悯忠阁东的大延寿寺,即建自东魏的大云,历唐名延寿,金海陵为宫,在古悯忠今法源寺之前故基已洇没。此篇识见精卓,为他书所未道及。该书收入《求恕斋丛书》。

猜你喜欢

  • 虚斋先生遗集

    十卷。明祝萃(约1497前后在世)撰。祝萃,字惟贞,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工部,进员外郎。正德时历官广东左布政使。著有《虚斋先生遗集》。是

  • 法书考

    八卷。元盛熙明(生卒年不详)撰。据《书史会要》知其祖为鲜卑人,后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盛熙明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是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是书卷前有欧阳玄、揭徯斯及虞集三序。

  • 十驾斋养新录

    也称《养新录》,二十卷,《养新馀录》三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钱大昕精通经史百家之书,自少至老读书不辍,每有所得,随笔记录,以成此书。“十驾斋”为作者书斋名,“养新”则是其祖

  • 骆两溪集

    十四卷。《附录》一卷。明骆文盛(1496-1554)撰。骆文盛,字质甫,号两溪,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骆两溪集》。骆文盛集初为蔡汝楠所刻,凡七卷,并

  • 中西纪事

    二十四卷。清夏燮(1800-1875)撰。夏燮,字谦甫(父),一字季里,别号江上蹇叟、谢山居士。安徽当涂人。道光举人,历职安徽青阳、直隶临城训导,湖南安仁知县。咸丰年间充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承父学,慕

  • 青溪文集

    十二卷。《续编》八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程廷祚初名默,字启生,别字绵庄,晚年自号青溪居士。上元(江苏南京)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因拒通关节而报罢。自此不应乡举。乾隆十六

  • 大隐楼集

    十六卷。明方逢时(约1556前后在世)撰。方逢时,字行之,一字兆行,号金湖。湖北嘉鱼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除江苏宜兴知县,征收户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宁国知府,迁广东副

  • 书集传音释

    六卷。元邹季友撰。邹季友字晋昭,江西鄱阳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有匡正疏证之功,明正统年间曾刊行。卷首附有书图、说书纲领、书序,内容较为完备。明代洪武年间,刘三吾等修《书传会选》主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三卷。宋王惟一(987-1067)撰。王惟一,又名王维德,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等职。天圣元年(1023),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正讹谬,撰写《铜

  • 澹圃芋纪

    一卷。明杨德周撰、赵士骏增定。杨德周,字齐庄,鄞县(今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壬子(1612)年间举人,官居高唐县知县。著作除《澹圃芋纪》外,还有《舆识随笔》、《金华杂识》、《杜诗解》、《铜马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