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程粹言

二程粹言

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师事程颢、程颐。与吕大临、谢佐良、游酢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致仕后,专门著书讲学,在传播理学方面影响很大,东南学者奉为“程氏正宗”。晚年隐居龟山,著《龟山集》,故时人称龟山先生,为著名学者。谥文靖。杨时入南宋日浅,然南宋百四十载士风朝伦悉操于道学,而道学之风,则开之于杨时,足见其影响之大。是书,乃其自洛归闽时,以二程子门人所记师说,采撮编次,分为十篇。朱子尝称,明道之言阐明极致,善开发人。伊川之言即事明理,尤耐咀嚼。然当时记录颇多,加之卷帙浩繁。读者不易摘其要。朱子曾欲删订为节本而未就;世传张栻所编《伊川粹言》二卷,又出依托。唯杨时师事二程,亲承指授,所记录终较为真。程氏一家之学,观此书,可谓窥其全貌。是书宗旨仍在明理。在宇宙观上,提出以理作世界万物的本体,它既是自然界最高原则,也是社会最高原则,认为“理”既能生万物,又能统辖万物。理在气先,“理”是第一性的,气可以消灭。鼓吹“天地万物一体之仁”,通过“物我合一”去论证“天人合一”。在认识上,提倡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即穷究物理,但不是明物之理;而是明心之理,即认识天理,以防止人们“因物而迁”。反对闻见之知,轻视感性认识,注重内心的封建道德修养,鼓吹神秘主义的诚敬。在人性论上,主张性善,性即是理。提出天理与人欲对立,生性与禀气对立。宣扬“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又宣扬礼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这是同道、释合流的僧侣主义人性论。清康熙间石门吕氏宝诰堂刻本。清同治十年(1821)六安涂氏求我斋据洪汝奎校订石门吕氏本重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缩印《四部备要》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勤有堂随录

    一卷。元陈栎(1252-1334)撰。陈栎字寿翁,人称定宇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尚书集传纂疏》。此书为陈栎随笔札记之文,以谈理学为主,兼及考证。对宋末元初诸人,各举其学问源流、文章得

  • 大学古本述注

    一卷。清姜国伊撰。是书首有自序,认为朱子倡明绝学,《大学》用程氏改本,致使后儒所疑。旁门邪说,转得窃古本《大学》,以诋毁吾道。欲使文公之注不违孔、曾的旧说,乃于《大学》后六篇,仍用朱注,并附己说以明之

  • 玉芝堂谈荟

    三十六卷。明徐应秋(生卒年不详)撰。徐应秋,字君义,号云林,衢州西安(今属浙江省)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著有《骈字凭霄》、《玉芝堂谈荟》等。此书三十六卷,内容多为考证之

  • 苏松历代财赋考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苏、松二郡(今江苏、上海一带)的田地仅占当时全国八十五分之一,而其所出之赋却占全国总数的十三分之二。明太祖以租额为官粮,万历之后,有司官以耗增充正数,长此以往,民困未苏,作者摘其大

  • 圣谕广训

    一卷。清爱新觉罗·玄烨(详见《日讲易经解义》)撰。其中《圣谕》十六条为圣祖玄烨所颁,《广训》一万余言则为世宗胤祯所推绎。该书语体类似家训,不过是以天下万民为教训对象,以期达到“垂范奕世”,统一思想之目

  • 晚翠轩集

    一卷。清林旭(1875-1898)撰。林旭,字暾谷,号晚翠,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举人出身。少孤,从塾师学律赋,出语惊人。年十九乡试第一,试卷传诵一时。入都后名士争相交往,试礼部不中,发愤于诗词,取

  • 余杭县志

    ①八卷。清张思齐纂修。张思齐,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康熙七年(1668)知余杭县,在任时重视水利事业,开浚溪流,引溉田亩,昼夜在工地察巡,不辞劳苦。在任六年,百姓祥和。《余杭县志》康熙十二年(16

  • 莲心室遗稿

    一卷。清俞富仪撰。俞富仪,生平不详,字宝娥,安徽婺源人,俞祖声之女,沱口郎传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初年刻本,书前有胡廷圭序言,江峰青、俞振书等题词,江峰青为其写有小传,其弟俞庸升写有节略,书后有

  • 家礼增解

    十卷。朝鲜李宜朝编。李宜朝为李縡门人,生平及事迹未详。自朱子《家礼》问世,历代都有注家,然而能详明礼制因革、洞悉常礼与变礼、阐发《家礼》精髓的实不多。李宜朝之父曾辑古今礼制,分门类附于《家礼》各门之后

  • 起起穀梁废疾

    一卷。清廖平撰。该书是他所撰《穀梁春秋外编》中的一种。按: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撰《穀梁废疾》,排斥《穀梁传》;古文经学家郑玄撰《起废疾》驳斥何休。廖平撰《起起废疾》,对何休、郑玄二人的观点加以折衷。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