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法离钩

书法离钩

十卷。明潘之淙撰。潘之淙字无声,号达斋。钱塘(今浙江钱塘县)人。此书荟萃旧说,分门别类,共八十二篇目。卷一为“源流”等十五篇,卷二为“取法”等十二篇,卷三为“学篆”等十一篇,卷四为“体式”等十一篇,卷五为“钟意”等十七篇,卷六为“笃学”等八篇,卷七为“品题”一篇,卷八为“赏鉴”一篇,卷九为“古帖”等五篇,卷十为“切韵”一篇。书中大旨谓书家笔笔有法,心深于法而后可与离法,又必超于法而后可与进法。俗学株守规绳,使高明尽灭,全非作书之道。书名“离钩”者,是取禅家“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之语。此书亦有病处,即所引真伪难辨,涉于小学为多,以考证之学责于艺术。书前有自著《凡例》,称此书本与《淳化阁帖》释文合刻,但此本不见,可能有残缺。此主要版本有明刊本、《惜阴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清閟阁全集

    十二卷。元倪瓒(1301-1374)撰。瓒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今属江苏)人。元末著名画家。“画房逸品。诗文不屑屑苦吟,而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四库全书总目》)明天应间,有蹇朝阳刻本

  • 家诫要言

    一卷。明吴麟征(生卒年不详)撰。吴麟征字来皇,号磊斋,海盐(今属浙江)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殉难。此编皆为吴麟征居官时,寄训子弟之书。由其子吴蕃昌摘录其语,辑为一帙,故名

  • 秋水斋诗集

    十五卷。清张映斗(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映斗字雪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早年为汤右会所赏。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张映斗工诗。本编共十四集,皆其子守约、守愚所编

  • 熊龙峰四种小说

    撰者不详。系明代话本小说四种,初为散本单篇,分别为《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孔淑芳双鱼扇坠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其中仅《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明“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余三种只能从版

  • 餐霞楼轶稿

    二卷。清左白玉(1820-1856)撰。左白玉,字小莲,江苏阳湖(今常州)人,虞山大令言良玺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多才多艺。此书前有同治五年(1866)上谕全、邵亨豫所写奏言,有秦树声、孙葆田,谢、阮

  • 双桥随笔

    十二卷。清周召(生卒年不详)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今浙江省衢县)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书为其在耿精忠叛乱期间避兵山中所作。双桥,乃其山中所居之地名。该书卷端标名《受书堂集》,而《双桥随笔

  • 释大

    八篇。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释大》一书专释字之有大义者,故名《释大》。释“大”之词,《尔雅》收三十九字、《小尔雅》收六字、《广雅》收五十八字、《毛诗传义类》收五十字、《拾雅》收九十字。

  • 尚书解义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此书诠释《尚书》,仅及《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禹贡》、《洪范》七篇,似为未竟之作。此书说解重在义理与考据,于文字训诂则不作烦琐求证

  • 尔雅郝注刊误

    一卷。清郝懿行原撰,清王念孙刊误。是编前有共和八年己未(1919年)罗振玉序。是编原写本旧藏贵阳陈松山家,首尾朱墨烂然,凡一语有未安,一字有讹脱,均以朱笔订正。以书迹观之,多出念孙手,间有一二为引之所

  • 贯珠编贝集

    五卷。明沈行撰。沈行,字履德,钱塘(今浙江钱塘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间与陈言并称为集句高手。是编皆集句之诗,兼取唐宋元人之诗句贯而串之,使似珠玉相连求其声和。集名“编贝”则喻其掌握前人诗句之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