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经集解

九经集解

一名介庵经说九卷。清雷学淇(生卒年不详)撰。学淇字瞻叔,号竹卿,又号介庵,顺天通州(今河北通县)人,经学家、考证学家。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山西和顺县知县改贵州永从县知县,不久即以亲老告归。生平读书,好为讨论之学。每得一新解,必求融会贯通,务使与诸经内容、文字无抵牾。治经以传注一义为主,并参酌众书,以求正确无误;或众书指误而出于己见的,又必旁征曲引,考订众说之非。其治经宗旨是:传、笺、注、疏,取舍多殊,非敢訾议前贤,惟期于事理不合。除本书外,尚著有《竹书纪年考》、《纪年义证》、《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亦嚣嚣斋经义考》、《古今天象考》等。本书包括:一、《易经》,二、《书经》,三、《诗经》,四、《周礼》,五、《礼记》,六、《春秋》,七、《论语》,八、《孟子》,九、《尔雅》。其实还有《孝经》列在《尔雅》之前,因为只有三条,因此未曾计数入题。其“周易经传分合”,认为《唐书·艺文志》“易类”,有费直《章句》四卷,宋晁说之称费氏始以彖象文言杂入经文,古十二篇于是废弃,此说并误。按:《汉书》费直上、下经无《章句》,只以《大传》十篇说经,未曾杂入,《唐志》所载四卷,即长翁解释传文以训经部分,《七录》误以为是《章句》。至于说彖象入经,其实始自郑氏,不能以此诬费,此说颇对。《书经》商都殷亳考,认为商以前没有二亳,也没有二殷,所说的“殷”是安阳殷墟,所说的“亳”是商丘亳邑。汉以后对此议论纷纭,特加疏证。这一疏证,既核且详。《礼记》庙制,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加上太祖之庙成七,这是周礼。商以前只有五世,起初并没有所谓七世之庙。所见确当。《孝经》古文多出“闺门”一章,学淇认为此章二十二字是否为真古文,绝无佐证,历代或去或存,都以己意作为从违,也不是有确凿证据。一定要说明皇删去,终于引发无礼无度之祸,未免牵强附会。但与其过而去之,不如过而存之。此处持论颇为明通。认为以《尧典》之历为书,象为器,始自南宋,晋、唐及北宋以前没有此说;以《帝典》之玑为仪,衡为管,始自《纬书》,周、秦及西汉之初没有此说。其他如论“祭法”、论“居民之制”、论“井牧之法”、论军赋军粮之制、论五岳、论章服以及考证孟子生卒年岁及先至梁后至齐,与齐宣王伐燕等条,都独有见地,论证详核。其论孔子未曾删诗,则朱彝尊《经义考》早已先期辨明。《易经赘说》,认为圣道之合于《易》,以颜、曾、思、孟四人之言参之自见,那么颜、曾、思、孟四人都进于《易》了。《论语》“问为邦”章,认为读此章可知圣人之道实是集前圣之大成,立万世之极轨,也只有颜渊得以知晓。这二则近乎高头讲章,失之迂腐。但这些只是小失,其大体颇精善。张之洞《书目答问·姓名略》,列学淇于汉宋兼采经学家。本书虽然还说不上博综众说,但确有心得。学淇的经学实在高出翁方纲之上。有道光三年自刻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总类收入《介庵经说》十卷补二卷。

猜你喜欢

  • 临沂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民国陈景星、沈兆祎修,王景飏纂。陈景星,民国初年任临沂县县长,沈兆祎,江西南昌人,优贡出身,民国五年(1916)任临沂县县长。王景飏,费城人。此志为创修本。沈兆祎任县长后,见临沂本属沂

  • 字母切韵要法

    一卷。撰人不详。刊于《康熙字典》卷首。赵荫棠《等韵源流》考证是书“乃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署为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等韵源流》推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一年

  • 广雅义疏

    二十卷。清钱大昭撰。钱大昭(1744-1813)字晦之,号竹庐,又号可庐,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大昕之弟,比大昕小二十岁,事兄如严师,得其指授,时有两苏之比。淡于仕进,嘉庆元年(1796年)方

  • 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

    六卷。清常茂徕撰。茂徕字秋厓,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潜研经学,尤深于《春秋》三传,著有《春秋女谱》、《洛阳石刻录》及该书行于世。该书撰成于清道光二十年(1804),对陈厚耀《春秋世族谱》重加校订增补。

  • 申鉴札记

    一卷。清钱熙祚撰,其生卒年不详。钱熙祚字雪枝,一字锡之。叙选《通判》、《刊守山阁丛书》及《指海珠丛别录》、《素问》、《灵枢》,共百余种。世称善本。后病没京师。是书既刊黄注本《申鉴》于《小万楼丛书》中,

  • 读书镜

    十卷。明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麋公。与董其昌齐名。后隐居昆山之阳,筑室东余山。屡辞征诏。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轼、米芾,

  • 认字测

    三卷。明周宇(详见《字考启蒙》条)撰。此书共三卷,共标有八十一字,每字各为疏解一篇,其本意欲借以讲学,但穿凿点画,实则王安石之绪余而已。既非小学,又非语录,《四库》之中无类可入将之附于杂家类。传本少见

  • 读通鉴纲目条记

    三卷。清李述来撰。述来字绍仔,武进(今属江苏)人,侨籍仁和,为阮元视学浙江时所取士。朱子《纲目》非自成之书,其间抵牾自有之。述来少涉《纲目》,所见诸本如御批通鉴纲目本,元本,明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

  • 溪山琴况

    一卷。清徐谼撰,徐谼是太仓(今地名所属不详)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十四则,专论琴声。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长白山记

    一卷。清刘建封撰。长白山,高约三十里,范围约二百四十里,土少沙多,海浮石居其半,树木不生,四季积雪,四时望之长白,故名长白山。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建封与郡守李延玉等,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托,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