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卷。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九章算术》是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内容多反映西汉时期事例,一般认为是在较长时期内,经多人之手纂辑修改而成,刘徽在《九章算术注原序》中说:“往者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故校其目则与古或异,而所论者多近语也。”说明《九章》是周秦以来数学发展总结性的代表作。《九章算术》共二百四十六道应用问题,并按问题的性质和解法分为九大类,每类为一卷。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每一小类都有一般解题步骤,即“术”,相当于公式。卷一方田章三十八问二十一术,专讲各种形状地亩面积的计算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卷二粟米章四十六问三十三术,专论各种谷物之间的换算;卷三衰分章二十问二十二术,论述配分比例算法,问题多与商业、手工业及社会制度有关;卷四少广章二十四问十六术,专讲开平方、开立方问题;卷五商功章二十八问二十四术,论述各种土木工程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解法;卷六均输章二十八问二十八术,主要讲根据均输法纳税和输送等方面的计算问题;卷七盈不足章二十问十七术,讲盈亏类问题解法和比例问题;卷八方程章十八问十九术,专讲多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问题的解法;卷九勾股章二十四问二十二术,专论勾股定理及其各种应用。总共二百四十六问二百零二术。每道题有问有答有术,或一题一术,或一题多术、多题一术,大部分无计算过程和演草。从学科而论,《九章》涉及算术、代数、几何三方面内容。算术方面有分数概念与计算,主要分布在卷一、二、三各章,包括分数四则运算、约分、通分、化带分数为假分数,其步骤与今法相同。其中求最大公约数的“更相减损”很有创造性,可与西方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媲美。在卷二、三、六、九各节中专讲比率的各种算法,这套理论与方法成为中算理论的主要基础,今有术则是比率算法中最重要的法则,即四项比例算法,与比率有关的其他算法都在今有术基础上演化而来。实际应用中只要“因物成率,审辨名分”,便可据物之比率由今有数据求得未知数据。卷七专讲盈不足术,它在中算中亦占相当重要地位。盈不足术是把假设试验结合于理论推证的数学方法,通过两次假设试算,将一般应用问题化为特定的盈亏类数学模型,从而用固定的演算程序求解,这是中算史上一项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九章》中代数内容有开平方、开立方法,这是中算方程论的基础。开方术既简且明,计算步骤与今术相同,所不同的是古法用筹计算,运演过程繁琐麻烦。为了解方程需要,在方程章中出现了正负数概念与运算法则:“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是正负数加减法则,但没有出现乘除法则。负数概念的提出是中算发展一大里程碑,且具有世界意义。《九章》中的方程即联立一次方程组,其各项未知量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有如方阵,故曰“方程”。包含不止一个未知量算式及联立方程组概念的提出,全世界当推《九章》最早。其解法相当于现在加减消元法,但繁于今法:先遍乘,再累减,称为“直除”法。方程章的“五家共井”问题,当为世界上最早的不定方程组。勾股章第二十题求邑方大小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求解答吻合于求根公式,为我国解一元二次方程起源。几何方面的内容分布在卷一、五、九各章。在方田章中讲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弓形、圆环等面积的计算公式,除弓形稍有出入外,其他面积公式都是正确的。体积计算见商功章,其论述了城积(底为等腰梯形的直棱柱)、方堢(正四棱柱)、圆堢(正圆柱)、方亭(正四棱台)、圆亭(正圆台)、方锥、圆锥、堑堵、阳马、鳖朒、羡除、刍甍、刍童、盘池、冥谷、曲池等体积公式,其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在少广章有一“开立圆”题,相当于给出了球积公式,误差较大。在勾股章中先讲勾股定理及其变形,然后讲应用,其内容有勾股互求、勾股整数、勾股两容、相似勾股性质等四类。通过相似勾股形的性质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并与体积或面积联系在一起,推导出一系列计算公式,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几何学。《九章算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1)在数学教育方面,长期成为传播数学知识的教科书,由汉至元,学中算者无不先习《九章》,隋唐时成为立于学官的十书之一;(2)中国数学名家均自《九章》而出,或研读,或注释之,成为中算家摇篮;(3)形成“九章”体例,后世中算家著书立说,或按其格式编写,或冠以“九章”之名;(4)流传至国外,对日本、朝鲜等国数学发展颇具影响。《九章》成书后,为之作注者有:三国魏人刘徽(263),唐李淳风校注,北宋贾宪《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约1050),南宋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清李潢(?一1811)《九章算术细草图说》九卷等。当代中算史家钱宝琮(1892-1974)于1963年校点《九章》,1980年白尚恕著《〈九章算术〉注释》。1990年李继闵著《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吴文俊主编《〈九章算术〉与刘徽》,两书标志《九章》研究进入新阶段。《九章》版本有:南宋鲍浣之刻本,《四库》本,《丛书集成》本,孔氏微波榭本,《四部丛刊》本,《万有文库》本,1963年钱宝琮校点本。

猜你喜欢

  • 春秋或问

    ① 二十卷。附春秋五论一卷。吕大圭(生卒不详)撰。吕大圭字圭叔,号朴乡,南安(治今江西大余)人,宋代经学家。淳璠进士,官至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出知漳州军、节

  • 春秋名号归一图

    二卷。冯继先(生卒不详)撰。冯继先为五代后蜀人,生平不可考。据《崇文总目》及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记,此书旧本类似表谱之体。《文献通考》引李焘谓冯继先作此书之意云:“昔丘明传《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不一

  • 易义原则

    七卷。易义附编五卷。清张瓒昭撰。张瓒昭,生卒年不详。字斗峰。湖南平江人。嘉庆六年(1801)优贡,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东安训导。所著除此书外,尚有《经笥质疑》、《书义原古》等。此书所列多怪异

  • 骚略

    三卷。宋高似孙(约1195年前后在世)撰。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余姚(今浙江)人。生卒年无考。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本书集所拟骚赋三十三篇。其后款则收词一篇、杜甫诗八句、柳宗元诗四句。

  • 小尔雅

    亦称《小雅》。十三篇,即《广诂》、《广言》、《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度》、《量》、《衡》。十三篇中《度》、《量》、《衡》三篇《尔雅》所无,为《小

  • 五经堂文集

    五卷。清范鄗鼎(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范鄗鼎字彪西。山西洪洞人。生平详见《理学备考》(辞目)。康熙六年(1667)进士,养母不仕,闭门读书。阐明绛州辛全之学,与应伪谦、李颙以理学著称。设立希贤书院

  • 五诰解

    四卷。宋杨简(详见《杨氏易传》)撰。五《诰》系指《尚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五《诰》言词古奥,佶屈聱牙,最为难读,杨简于《尚书》选此五《诰》作注,知难而上,颇有大匠风范

  • 重修革象新书

    二卷。元赵友钦撰,明王祎(1322-1373)删定。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元史》,官翰林待制。有《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

  • 益都金石记

    四卷。清段松苓撰。段松苓,字赤亭,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境)人。段松苓与朱文藻同以诸生专治金石之学见知于士林。阮元搜集和编撰《山左金石志》时,段松苓即担任编辑之事。益都古为山东青州府治,自汉代以来,世为北

  • 四书大全辩

    三十八卷。附录六卷。明张自烈撰。自烈字尔公,宜春(今江西宜春县)人,崇祯末南京国子监生。生卒年不详。此书就明永乐年间胡广等所修《四书大全》与圣道相违者辩之,标新立异,遭时人诟病。崇祯十三年(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