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心悟

中庸心悟

一卷。清沈辉宗(详见《大学参证》)撰。是书无序例,也不署名氏,因其附于《学庸参证》后,故知为辉宗所作。首定序次,以“天命之谓性”至“万物育焉”为第首支,是总冒。“仲尼曰:‘君子中庸’”至“强哉矫”为第一支,是明行并进。“子曰:‘索隐行怪’”至“虽柔必强”为第二支,是过不及交修。“自诚明,谓之性”至“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为第三支,是安勉合一。“仲尼祖述尧舜”至篇末为末支,是总结。而第一支又分四段,第二第三支各分三段,末支分二段。经文每节下,附引郑玄注。间及朱熹注、孔颖达疏。其自为说,低经文一格。每段后有总说,低经文三格。大要详于一章一节之旨。《中庸》本以一篇为一章,而辉宗之说,则首尾相贯,鳞次相接。辉宗著有《中庸参证》,就条立解,未及全篇。此书仍本其意,浅显简洁,使读《中庸》者不为其艰奥所苦。该书有光绪四年(1878)刊本。

猜你喜欢

  • 鹤溪文稿

    不分卷。清王鸣韶(1732-1788)撰。王鸣韶初名廷谔,字鹗起,以有田在太仓之鹤溪,又号鹤溪子。钱大昕《潜研堂集·鹤溪子墓志铭》称其眉目如画,举止有名家风度,漂染家学;又称其侍二亲甚谨,而学日益进。

  • 薛虞易音注

    无卷数。辑佚书,薛虞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经籍》中。薛虞生卒事迹,马国翰定为汉魏间儒生,不足信。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马氏曾据《经典释文》、《周易正义》二书所引辑为一卷,名

  • 孝经本赞

    一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代学者,书画家。学术上主张调和朱熹和陆九渊。著有《榕坛问业》、《黄石斋先生集》等。是编系从手迹录出,经十八章,每章

  • 晋泰始笛律匡谬

    一卷。清凌廷堪(生平事迹见《燕乐考原》条)撰。一生致力于礼经,著有《礼经释例》,又精于乐,著有《燕乐考原》、《晋泰始笛律匡谬》等。期由燕乐以通古乐,清儒于古礼乐之研究,以凌氏为最。此书系针砭晋荀勖《笛

  • 乐元语

    一卷。汉刘德撰。辑佚书,清黄谟辑。刘德系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好古尚儒,曾于民间广求古书,武帝时曾献雅乐。此书系《汉魏遗书抄》之一。原书久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及《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均

  • 救文格论

    一卷、杂录一卷。清初顾炎武(详见《日知录》)撰。是书摘选《日知录》,载自吴方震《说铃》中。潘来作《日知录》序,题其成于康熙乙亥(1695),徐倬作《说铃》序,乃称之成于康熙乙酉(1705),《日知录》

  • 纬捃·易纬

    无卷数。清乔松年(1815-1875)辑。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山西徐沟(今榆次)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东河总督。卒溢勤恪。纬捃为其搜集古纬书佚文的辑本,多取自文史经传。其易纬部分单独成

  • 选录斋诗钞

    三卷。《诗余》一卷。清韩德玉撰。韩德玉,生卒年不详,江苏长州(今苏州)人,资政韩莲洲之女,刘传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唐县刊本。书前有礼部奏文、叶昌炽所撰写的家传、刘永诗所撰写

  • 周官学附周官辨非辨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另有《周易学》,已著录。此书前有嘉庆十七年(1813)沈氏自记。是书杂引《司马法》、《逸周书》、《管子》、《吕氏春秋》、《尚书大传》、《大戴礼记》诸书,牵合附会,共分《沟洫》、《

  • 昨非庵日纂

    见《昨非斋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