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家诗异文疏证

三家诗异文疏证

六卷。附《补遗》三卷。清代冯登府(详见前条)撰。本书以清代范家相《三家诗拾遗》为本,但对范书并非漫无抉择、完全袭用。如《汝坟》诗中“愵如调饥”一句,《三家诗拾遗》引韩诗作“朝饥”,《杖杜》诗中《其车》一句,《三家诗拾遗》引《石经》作“”,冯氏均未采用。此外,对范氏原书引述还有纠正之处,如“君子偕老,邦之媛也”,下有解释说“媛,取也”,范氏释为“邦人之取法”,冯氏此书指出范不知“取”是“助”的讹字,强加解释,这是很有见地的。朱熹《集传》宋代版本引《汉广》“不可休息”一句,下注“吴氏曰《韩诗》作‘思’”,《四月》“爰其适归”一句,下注“《家语》作‘奚’”,后来的版本删去了这些内容,并改“息”为“思”,改“爰”为“奚”,完全违背了朱熹本意。冯氏此书指出这一点,不埋没前人的功劳,可见其用心公道。但本书也有错误之处,如《卷阿》“颙颙卯卯”一句,引《韩诗外传》“卯卯”为“盎盎”,但查《外传》实无此语。又如《閟宫》一诗“俾侯于东”一句,引《汉书·宜元六王传》“东”字为“鲁”字,其实《汉书》所引的“俾侯于鲁,为周室辅”与现传《诗经》是一致的,与“俾侯于东”本不是一诗,冯氏于此犯了大错,又将“鲁”字解释为“长”,更是错上加错。有学海堂本。

猜你喜欢

  • 日损斋笔记

    一卷。元黄溍(1277-1357)撰。黄溍字晋卿,又字文卿,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延祐二年(1315)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台州宁海县丞、应奉文字、同知制诰、国史院编修官、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卒

  • 滇行日记

    二卷。清李澄中撰。李澄中,字渭清,号渔村,又号雷田,诸城(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游桃源山记》、《白云村文集》、《滇南集

  • 草庐经略

    十二卷。明无名氏撰。此书原为曾冕士家抄本,不著撰人。清道光间伍崇曜氏据书中有“国初两淮郡县多为张士诚所据,高皇帝欲取之”云云,遂定撰者“殆胜国人矣”(《草庐经略·跋》)。考定其明人作,诚为有据。书名曰

  • 大宋宣和遗事

    见《宣和遗事》。

  • 集杭谚诗

    一卷。清邵懿臣(1810-1861)撰。懿臣一作懿辰,字位西,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官刑部员外郎。他与曾国藩交厚,专治经学,其文效法桐城。著有《礼经通论》、《遗集

  •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

  • 种榆仙馆诗钞

    二卷。清陈鸿寿(1768-1822)撰。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官至江南海防同知。善古隶、工画及铁笔。宜兴素产砂壶,制作精巧,陈鸿寿在此地为官,辨别砂质创制新样,并自制

  • 念八翻传奇

    二卷。清万树撰。万树生平详见《空青石传奇》条。此剧二卷,内容叙写书生虞柯寄寓开封尼庵邻家,托尼姑向祝翰林孤女凤车借《汉书》,其书乃凤车手批之本。虞生看过对其产生爱慕之心,还书时将己作《玉壶乐府》附上,

  • 调鹤轩抚古帖

    一卷。清徐銮抚。徐銮字长和,能别古书真伪,所藏《快香堂帖》,某种出于墨迹,某种出于旧拓,皆以朱字旁注,条理秩然。说苏轼《览观帖》是宋临,米芾的《丹青引》为伪书,虽言之不甚详,其见地已与众不同,鉴古有识

  • 庄子郭象注

    见《庄子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