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韩山童、刘福通起义

韩山童、刘福通起义

元末北方农民大起义。因起义者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领袖韩山童,原籍栾城(今河北栾城西),其祖父因传播白莲教谪徙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领袖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韩山童、刘福通均为北方白莲教首领。元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蒙古贵族集团穷奢极欲,肆意挥霍;蒙汉地主阶级巧立名目,残酷剥削;加之水旱灾害与饥荒瘟疫,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治河,进一步加重了人民负担。元政府滥发纸钞,造成物价飞腾。人民除了造反别无生路。韩山童、刘福通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动起义。他们利用白莲教积极组织群众,宣传“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鼓舞人们战胜黑暗,争取光明。同时,又利用汉族人民的民族情绪,宣传韩山童实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他们乘贾鲁治河之机,传播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地将独眼石人埋在即将开挖的黄陵冈(今山东曹县东南)黄河故道。石人一挖出,消息四传,人心浮动。韩山童、刘福通见起义时机成熟,遂于至正十一年五月,在颍州颍上县(今属安徽)聚集教徒三千余人准备起事。不料消息走漏,官军赶来,韩山童被捕牺牲,妻杨氏、子韩林儿乘间逃走。刘福通等奋力突围,攻下颍州城。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阿速军前来镇压,但迫于起义军声势,不战自溃。起义军迅速占领毫州(今安徽亳县)、项城(今河南沈丘)、朱皋(今河南固始西北)、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确山、汝宁(今河南汝南)、息州(今河南息县)、光州(今河南潢川)等地。在这次起义影响下,徐寿辉、彭莹玉、芝麻李、布王三、孟海马、郭子兴等也相继在各地起兵反元。至正十五年正月,刘福通等迎立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建都毫州,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十二月,元军攻占毫州,都城迁至安丰(今安徽寿县)。次年秋,大宋军势力再起。八月,在许州(今河南许昌)、毫州、太康、嵩州(今河南嵩县)、汝州(今河南临汝)等地,连连取胜。九月,大宋军将领李武、崔德西进潼关。自至正十七年始,大宋军分路北进。刘福通率主力攻汴梁(今河南开封);毛贵由山东入河北;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趋关中;关先生、破头潘绕道山西,取大都(今北京)。至正十八年五月,刘福通克汴梁,定为都城,军威大振。但其余几路北伐并未成功。西路白不信在凤翔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所败,李喜喜率余众入四川。中路关先生等克大同,奔塞上,取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焚元宫阙,继又东进辽阳。东路毛贵挺入河北,直逼大都,但孤军无援,兵败柳林(今北京通县南),又退回山东。毛贵为部将赵均用所杀。至正十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儿率大军围攻汴梁,刘福通坚守百日,城破走安丰。形势自此急转直下。至正二十三年春,降元的张士诚遣部将吕珍围安丰,朱元璋率部救援,迎韩林儿、刘福通至滁州(今安徽滁县)。至正二十六年,廖永忠奉朱元璋命迎韩林儿等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渡江时船沉,韩林儿等死于江中。大宋政权覆亡。

猜你喜欢

  • 郭威改革

    五代时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期间(公元951年—954年)进行的改革。唐末、五代之际,武将悍夫把持朝政,统治暴虐,兵变屡兴,战争频仍,刑法苛酷,赋役繁重。辽军不断南侵,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郭威出身贫寒,了解

  • 楚白公胜夺权

    春秋末年楚大夫白公熊胜企图夺取楚国政权的事件。楚平王太子熊建因遭费无极的陷害而逃亡到宋,又逃亡到郑,为郑人所杀,其子熊胜与伍子胥逃亡到吴。楚平王死,经昭王而至惠王,惠王召熊胜回楚,为巢(今安徽巢县附近

  • 滇案条约

    见“中英烟台条约”。

  • 庚款办学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以庚子赔款办学的侵略活动。最早由史密斯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史密斯在华传教、经商三十余年,认为“退还庚款”改作中国留美学生的教育费用有巨大好处。1907年

  • 大仪镇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九月,金与伪齐联兵自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渡过淮水南下。十月,进至扬州大仪镇(今江苏杨州西北)。宋将韩世忠亲率骑兵迎战。命士卒伐木为栅, 自断归路,各持长

  • 景德和议

    景德年间北宋与西夏订立的和议。党项自李继迁以来,与北宋交战二十余年,已感国力不支。宋对辽、夏两面作战,更望早日结束冲突。继迁死前即已嘱其子德明进表附宋。德明即位后,遂改变对宋策略,与宋修好。景德三年(

  • 吕母起义

    新莽时海曲农民起义。天凤元年(公元14年),瑯邪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吕母之子吕育为县游侥,因小罪被县宰冤杀。吕母怨恨县宰,密聚宾客,规划报仇。散尽家财,结交豪俊少年,聚合百余人,入海中举义。招集亡

  • 南阳保卫战

    唐军保卫南阳(今河南南阳),抗击安史叛军的战役。南阳地处中原与江汉之间,为江汉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安史叛军占领中原之后,江、淮财富不得不经由长江、汉水运抵洋川(今陕西洋县),再输入关中。这条运输线

  • 经界法

    南宋清丈田地均定田赋的措施。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两浙路转运副使李椿年奏言经界不正十害,高宗遂下诏诸路置“措置经界所”,以椿年总其事。先行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继推广于诸路大部地区。其法:①

  •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