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周王子带之乱

周王子带之乱

春秋时期,周贵族王子带(即甘昭公)与周襄王争夺统治权造成的变乱。襄王做太子时,其弟王子带受到母亲的宠爱,周惠王曾有意废长立少,因齐桓公的反对而作罢。襄王即位后,王子带阴谋夺取王位,于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勾结周畿附近的杨拒、泉皋和伊雒之戎伐周,攻入王城,焚烧东门。由于秦、晋等国出兵救助,才阻止了诸戎的进攻,王子带因此受到襄王的讨伐而出奔齐国。十年以后,襄王与王子带和好,召其回京。但不久,王子带又与襄王的狄后隗氏私通。襄王废去隗氏王后的地位,王子带乘机引导狄人伐周,杀周大臣,逐走周襄王。第二年,出奔于郑的周襄王再次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出兵帮助襄王重返周都,处死王子带,历时十多年的周王子带之乱才告平息。

猜你喜欢

  • 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推行新政起,到同年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间的变法活动,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方

  • 端平入洛

    又称三京之复。宋理宗时出兵收复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一次军事行动。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朝灭亡,南宋朝臣赵范、赵葵、全子才等建策守河、据关

  • 宁平之战

    匈奴贵族反晋夺权斗争的一次战役。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匈奴汉国派刘曜和王弥率兵围攻洛阳,掌握西晋军政大权的司马越,与太尉王衍率主力军队十万余人,东出洛阳行至苦县(治今河南鹿邑)的宁平城(今河南郸城

  • 郝散、郝度元反晋

    西晋时匈奴族人的反晋斗争。西晋政权残酷统治内迁的少数民族,迫使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元康四年(公元294年),匈奴人郝散在上党(今山西长治北)率众举行起义,攻杀当地长吏。不久,起义军被官军战败,郝

  • 康泰、朱应出使林邑、扶南

    东吴孙权黄武五年至黄龙三年(公元226年—231年),交州刺史吕岱派遣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出使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康泰、朱应归国以后,分别著有《吴时外国传》和《扶南异物志》等书

  • 中英隆吐山之战

    西藏爱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著名战役。1886年(光绪十二年),英印政府官员马科蕾所组织的包括百余名武装人员的“使团”,集结大吉岭,待命入藏。西藏地方政府得知后,派兵在我方隆吐山设防驻守。后来,英国放弃

  • 李全起义

    金末鲁中红袄军农民起义,领导者北海(今山东潍坊)人李全,尝以贩牛马为业,长于骑射和舞弄铁枪,因号李铁枪。宋开禧北伐时,曾以弓手参加义军,配合宋军收复涟水(江苏今县)。继在潍州(今山东潍坊)、临朐(山东

  • 德寿陁锁起义

    金后期契丹人民起义。金朝统治确立后,女真贵族对契丹等北方各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不断引起反抗。承安二年(公元1196年)十月,德寿与陁锁在信州(今吉林怀德秦家屯)领导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一带)特满等六群

  • 越王贞反武

    武则天专政以后,大废李唐宗室,引起了诸王的恐惧和愤怒,因之多有匡复之志。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八月,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于博州(今山东聊城)募兵起事,并联络韩、霍、鲁、越及贝州刺史纪王李慎,欲起兵共取

  • 高勋之乱

    辽穆宗被小哥等著帐奴隶杀死后,拥立景宗耶律贤即位的南院枢密使高勋加封秦王,侍中北院枢密使肖思温加封魏王。高勋的亲信汉人韩匡嗣(中书令韩知古之子)也被任命为上京留守。保宁二年(公元970年)掌握汉军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