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韩熙载

韩熙载

【生卒】:902—970

【介绍】:

五代文学家。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祖籍南阳(今属河南),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少隐嵩山。后唐同光四年(926)进士及第。同年,因其父为明宗所杀,遂南奔归吴。释褐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南唐烈主征为秘书郎,掌东宫文翰。元宗即位,擢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加太常博士,权知制诰。保大四年(946)为宋齐丘等所嫉,贬和州司士参军。数年,移宣州节度推官。召为虞部员外郎,迁郎中。拜中书舍人。擢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后主即位,改吏部侍郎,兼修国史。乾德二年(964),拜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以广蓄妓妾,五年(967),贬右庶子分司南都。后尽去诸妓,复为兵部尚书。迁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开宝三年(970)卒。博学多才,能书善画,通音律。文章长于碑碣,时人求之者颇多。《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韩熙载集》五卷,《宋史·艺文志四》著录《格言》五卷、《格言后述》三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儗议集》十五卷、《定居集》三卷,并佚。《全唐诗》存诗五首,《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全唐文》存文六篇,《唐文拾遗》补二篇。事迹见宋徐铉《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志铭》、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参《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生卒】:902—970

【介绍】:

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曾隐居嵩山。后唐同光四年(926)进士。明宗杀其父,奔吴。由吴入南唐,任秘书郎。元宗即位后受宠信,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被诬贬和州司士参军。后迁虞部郎中、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后主即位,任吏部侍郎、秘书监、兵部尚书等。官终中书侍郎。目睹南唐之无可挽救,广蓄女乐,宴饮无度,以遣忧愤之情,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即绘其通宵夜宴、纵情声色之事。卒谥文靖。《宋史》有传。才高学广,精通音律,长于八分书,画亦为当世之绝。长于碑表,所作制诰亦典雅有元和风。爱奖掖后进。诗文甚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补编·补逸》补收1首。

猜你喜欢

  • 浪士

    【介绍】:见元结。

  • 别韦参军

    【介绍】:高适作。写于客游梁宋时期。诗前半写长安求仕未遇的不平和隐居生活的困苦辛酸,后半写对韦氏深情厚谊的感激和别时的惆怅及对友人的劝慰。该诗采用长篇独白的形式,字字情真,直而不露;又多用偶句,讲求音

  • 牵裾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民十万户到受灾荒的河南去,辛毗与群臣俱求见,想谏止其事,众人莫敢言而辛毗起谏,曹丕不答返身入内殿,辛毗在他身后拉住他的衣襟力谏。最终曹丕因此减徙移民五万

  •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介绍】:无名氏《杂诗》诗句。诗用设问句式,抒发思乡之情。“一溪月”,谓山溪倒映月光,波光粼粼。以梨花、溪月代表家乡,可见家乡之美丽、神奇,令人忆念。

  • 灌顶

    【生卒】:561—632【介绍】:唐代高僧。字法云。俗姓吴。临海章安(今浙江黄岩)人,祖籍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年七岁,为慧拯法师弟子。日进文词,兼学玄儒,清才绮藻,闻名于时。年二十,受具足戒。陈至

  • 魏奉古

    【介绍】:殿试中举,授雍丘尉。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人称之“聪明尉”。历仕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左司员外郎、左司郎中、户部郎中、给事中、吏部侍郎等。开元八年(720)后,官终兵部侍郎。《全唐诗》存诗1首

  • 金钗十二行

    语本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后用以喻妻妾众多。白居易《酬思黯戏赠同用狂字》:“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自注:“思黯自夸前后服钟

  • 师虔

    【介绍】:唐末僧人。师洞山良价。后居随州青林,世呼为青林和尚。晚年住洞山,又称后洞山禅师。《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偈1首。

  • 傍眼

    眼前。杜甫《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之一:“关心小剡县,傍眼见扬州。”

  • 张孜

    【介绍】: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懿宗、僖宗时处士。耽酒如狂,好诗成癖。广明元年(880)后,针对当时朝廷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孜赋诗云:“著牙卖朱紫,断钱赊举选。”为当时宰相所嫉,遣人追捕之。孜遂改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