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595—653【介绍】:名冯,以字行。德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好学,习武艺,以孝闻。贞观初,拜监察御史。累转中书舍人。十七年(643)授太子右庶子,明年兼吏部侍郎。二十二年(648)迁中
【生卒】:772—842【介绍】: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今属河南)人,郡望中山(今河北定州),出生在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十一年,授太子校书。后入杜佑幕任
【介绍】:祖咏《泊扬子津》诗句。意思是江边渔火映照得沙岸一片明亮,众多回家的渔船拥挤在桥畔,使桥洞为之堵塞。二句写在扬子江渡口停泊时所见日暮水乡景象。“明”、“碍”二字,用得生动传神。
规范,楷模。杜甫《赠郑十八贲》:“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
【介绍】:字化光。一作光化,误。会昌三年(843)进士。有和王起酬周墀诗。《全唐诗》存诗2首。
【介绍】: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李怀远之子。景龙至开元中历给事中、谏议大夫、礼部侍郎、右散骑常侍等。因老迈多疾请归,约卒于开元中。中宗时尝侍宴,奉制《回波辞》,独李景伯不为谄佞之言,而寓规箴之意。
古代御史等执法官的帽子。卢纶《春日喜雨奉和马侍中宴白楼》:“今朝醉舞共乡老,不觉倾欹獬豸冠。”亦代指御史等执法官。韦縠《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汉武帝时乐工,是箜篌的最初制造者。后因以“侯调”代指箜篌。李贺《送秦光禄北征》:“周处长桥役,侯调短弄哀。”
【介绍】:广州(今属广东)人。进士及第。尝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商州刺史。咸通间,历桂管观察使、岭南节度使,官终尚书左仆射。好佛能诗。《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补编·续补遗》补诗1首。
【介绍】: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晚眺》诗句。此诗是回忆在平泉别墅晚眺的情景。这两句写日暮时分,牛羊归来,炊烟袅袅的安宁景色,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争斗,渴望归隐田园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