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观

李观

【介绍】:

①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华族子,李华曾称其诗。永泰二年(766)自楚州游吴,大历中官洛阳丞,九年(774)在湖州参加皎然颜真卿等人联唱。后官至监察御史。与字元宾之李观非同一人。《全唐诗补编·补逸》存联句诗1首。②(766—794)字元宾,行三十。郡望陇西(今属甘肃),寓于吴(今江苏苏州)。初应试不第,居京读书,与韩愈游梁肃门下。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欧阳詹崔群同榜登第,时人称为“龙虎榜”。又中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郎。善古文,有辞采,长于记事说理,韩愈尝称之。有《李元宾文集》行世。《全唐诗》收诗4首。

【生卒】:766—794。一说759—788,误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字元宾。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郡望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南)。排行三十。一说李华从子,误。十岁读书,十六能文,有壮心。十八岁再蒙乡荐。弱冠仗义敢言,推贤进士,上书于苏州刺史韦应物等代诉寒士小吏之不幸,向右补阙梁肃孟郊、崔弘礼。贞元五年(789)举进士。再试不利。七年(791)西游邠州,与李益等交往。八年(792)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郎,东归觐省。九年(793)十一月赴长安就任。旋卒,时年二十九。与韩愈友善。工古文,时人谓与愈相上下,是推动古文运动的重要作者。《谒夫子庙文》等推尊孔子和儒道,为韩愈建立“道统”的先声。《报弟兑书》、《帖经日上侍郎书》等主张文贵天成,不可强高,“上不罔古,下不附今,直以意到为辞,辞迄成章”。所作有赋、记、铭、碑、祭、吊等,尤多书、论,陈述对政事、教化、文学等的见解,抒写失意不平的感情。陆希声称其文“尚于辞,故辞胜其理”,“不古不今,卓然自作一体。激扬发越,若丝竹中有金石声;每篇得意处,如健马在御,蹀蹀不能止”。但多用对偶,未能完全摆脱骈文的影响,熔铸之功又不够,不免意浅语枝,时见雕琢艰涩之迹。代表作《上宰相安边书》、《项籍碑铭并序》、《邠宁庆三州节度飨军记》、《吊韩弇没胡中文》等,为唐文传世名篇。亦能诗。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高古奥逸主孟云卿之“升堂”。《赠冯宿》、《宿裴友书斋》较好。其遗文,唐末陆希声辑为《李观文集》三卷,并作序,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北宋赵昂又辑补遗文二卷为外编。今传明人辑《李元宾文集》六卷本等。《全唐诗》存诗四首,《全唐诗补编》补三首又二句。事迹见唐韩愈《李元宾墓铭》、陆希声《唐太子校书李观文集序》、《新唐书·李华传》。

猜你喜欢

  • 干名

    求取名位。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 南昌仙人

    指汉代梅福。亦用以美称县尉。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历青云士。”

  • 登故洛阳城

    【介绍】:许浑作。见《故洛城》。

  • 麻温其

    【介绍】:北宋前期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宋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曾任尚书员外郎、开封府判官等职。《全唐诗》误收其《登岳阳楼》诗1首,列于世次爵里无考作者类。

  • 东方虬

    【介绍】:祖籍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或谓汉东方朔后裔。武后时任左史、礼部员外郎。工诗,陈子昂备赏其《孤桐篇》,认为饶有风骨,有金石之声。《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补录1首。

  • 辽豕

    见“辽东白豕”。

  • 送韩校书

    【介绍】:李冶作。见《寄校书七兄》。

  • 权彻

    【生卒】:684—747【介绍】:唐代文学家。彻,一作澈。字幼明。天水(今属甘肃)人。考功郎中苏颋知贡举,拔举权彻于群萃之中。历仕湖城、汾阴、新繁、渭南、河南五县尉。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拜监察

  • 山中

    【介绍】:①(全)王勃作。诗题一作《思归》。此诗抒发万里客子的思归之情,当是作者入蜀后的作品。善于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有沉郁顿挫之妙。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曰:“上二句悲路远,下二句伤时晚,分两层写,更

  • 淡若水

    《庄子·山木》有“君子之交淡若水”之语,故以“淡若水”指君子之交。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唯将淡若水,长揖古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