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作元济,字允济。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举进士,补下邽县尉,累迁著作佐郎。曾撰《鲁后春秋》,因迁左史,兼直弘文馆。又献《明堂赋》,武后诏奖,拜著作郎。后为来俊臣陷害,贬为大庾县尉。长安中
指思念或拜访友人。杜甫《夜二首》之一:“暂忆江东鲙,兼怀雪下船。”参见“雪舟相访”。
李德裕撰。见《李文饶文集》条。
【介绍】:岑参作。一作《奉和杜相公发益昌》。写于大历元年(766)作者随杜鸿渐入蜀平乱途中。诗以壮阔秀丽的巴蜀山川景物衬写大军出征的雄壮气势,表现了将士们乐观、旺盛的战斗情绪,也反映了作者要求迅速平定
神话传说中用以承天的八根柱子,实即八座山。《楚辞·天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亦喻称国家栋梁之臣。刘禹锡《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八柱共承天,东西别隐然。”
【介绍】:见李隆基。
藁,稻麦等的秆。砧,罪犯斩首时垫在下面的器具。因古代处斩死囚用鈇,与“夫”谐音,故后来“藁砧”成妇女称丈夫的隐语。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之十一:“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放归军用的马。谓不打仗。韦庄《汴堤行》:“才闻破虏将休马,又道征虏再出师。”
【生卒】:714~774【介绍】:凤翔郿县(今属陕西)人。俗姓李。开元间年二十岁时从军朔方,为信安王衙前游弈先锋官。天宝中于太原出家,师从无相大师,居南阳白崖山。后游历诸方,乾元间至成都,居净泉寺,后
【介绍】:刘方平《秋夜泛舟》诗句。两句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绘月光下万物各有投影、秋夜里各种声音一齐鸣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秋夜月下泛舟时的独特感受。构思新颖,语句精炼,蕴含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