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中国杜甫研究会

中国杜甫研究会

1994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杜甫的故乡——河南省巩义市召开了中国杜甫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来自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的一百多位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杜甫研究会章程》,选举霍松林为会长,聘请萧克为名誉会长,同时选举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若干人。与会代表就杜甫研究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杜甫的思想与诗歌艺术、杜诗的地域性、杜诗研究史、杜诗海外研究状况及杜诗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杜甫诗歌的吟咏和书画活动,代表们参观了诗圣故里,拜谒了杜甫陵园。中国杜甫研究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年会及学术讨论会,每次讨论会出版一辑论文集。第二届年会及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9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会议主要就杜甫在秦州(即今天水市)和同谷(今甘肃成县)的活动与诗歌创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参观和考察了杜甫在秦州的行踪遗迹。

猜你喜欢

  • 大麦行

    【介绍】:杜甫于宝应元年(762)在成都作。宝应元年四月,西南少数民族羌浑、奴剌侵扰梁州,此后,党项、奴剌又侵扰洋州。当时正是麦熟季节,大麦遭到他们掠取。此诗所写的就是这一情景,同时也指出,亦是由于边

  • 挠挑

    循环,周游。吴筠《游仙二十四首》之二十二:“挠挑绝漠中,差池遥相望。”

  •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介绍】:可朋《赋洞庭》诗句。诗写洞庭湖浩渺无际,倒映长天;湖中小岛,拔地耸立。诗以水之阔衬岛之高,以岛之高衬水之阔,气势壮观。

  • 寄远十一首

    【介绍】:李白作。诸本多作《寄远十二首》,盖其十一首“美人在时花满堂”,《全唐诗》作《长相思》(全)第二首,并注云:“此篇一作《寄远》。”《寄远》十一首非一时一地之作。约作于寓居安陆时期出外游历之时。

  • 嵇绍血

    晋惠帝时,惠帝亲自出征讨伐太弟颖,被打败于荡阴,形势危急,嵇康之子侍中嵇绍临危不惧,以身体遮蔽晋惠帝,中箭身亡,血溅惠帝御服。事见《晋书·嵇绍传》。后因以“嵇绍血”指忠臣为国勇于捐躯赴死。杜甫《伤春五

  •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介绍】: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诗句。无情有恨,指自己的诗作或出于无心,或出于有意。露压烟啼,指竹叶上积聚的露水在烟雾中下滴,喻指诗作因无人知赏而哀怨。“慨世上无人能知之也”(王琦注语),有屈原

  •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介绍】: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一诗句。二句写出登上天门的无比自豪之感,顿生叱咤风云之气概。

  • 云端和尚

    【介绍】:五代时僧人。与泰钦、郁山主同时。《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偈1首。

  • 便门

    ①古长安城南出第三门,又称西安门。和凝《宫词百首》之八五:“平明光政便门开,已见忠臣早入来。”②即方便门。佛教谓顿悟佛理的门径。刘禹锡《谒柱山会禅师》:“觉路明证入,便门通忏悔。”

  • 诗道

    诗学术语。指诗歌创作的正确原则。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唐人的诗论。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伯功衰而诗道缺。”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不量才力,欲扶起之。”从上下文看,他所说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