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
【介绍】:
东汉南海番禺人,字伯和。少有风仪,耽经籍,性高洁,累辟皆不就。乡人有小过,必相戒勿为伯和知。人有不平者多从正直之。南阳车遂闻其名,不远千里来投。志同道合,情如手足。数年遂卒。正为经理丧事。卒后,人表其墓称汉征士董夫子之墓。袁弘慕其风采,闻于朝,诏旌墓门。
【介绍】:
东汉南海番禺人,字伯和。少有风仪,耽经籍,性高洁,累辟皆不就。乡人有小过,必相戒勿为伯和知。人有不平者多从正直之。南阳车遂闻其名,不远千里来投。志同道合,情如手足。数年遂卒。正为经理丧事。卒后,人表其墓称汉征士董夫子之墓。袁弘慕其风采,闻于朝,诏旌墓门。
【生卒】:1073—1159【介绍】:宋睦州分水人,字子云。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绍兴六年,由侍御史迁右司谏,每谓人才难得,多事之际,尤宜为朝廷爱惜。以故不专弹击,而唯论安危大计与所以启沃君心者,时称
彦先弟。仕魏为扬州治中,以避水灾,率民数千家泛舟南走。遂降梁。被魏军击败,投水死。(,参见《北史》)【介绍】:北魏河东闻喜人。裴叔业侄。宣武帝时为扬州治中。时霖雨,水入州城。刺史李崇居城上,绚率城南民
【生卒】:?——1731隶满洲正白旗。历官侍卫至副都统。雍正七年,充参赞大臣,从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征讨准噶尔叛乱。两年后,战死于和通呼尔哈诺尔。
字武之,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父战死,补右班殿直,为环庆巡检,屡败西夏兵,所向必克。迁路都监,徙鄜延、泾原。从攻河州,飞矢穿耳,仍力战。累迁皇城使,进钤辖,徙熙河。与种谊合兵攻鬼章于洮州,破六逋
【生卒】:468-524仲规弟。孝文帝末,为兖州安东府外兵参军。迁太山太守,有政绩。迁司空从事中郎。(,参见《北史》)【生卒】:468—524【介绍】:北魏河东闻喜人。裴仲规弟。孝文末,除兖州安东府外
【生卒】:1642——1729姓富察。满洲镶黄旗人。初袭父世职,历官江宁副都统,江宁将军。封世职三等阿达哈哈番。康熙十二年(1673),平定京师杨起隆变乱。从希尔根等军讨伐三藩叛军,败耿精忠部于赣南、
【生卒】:?——1223上京路猛安人。明昌间,中进士,补尚书省令史,除中都路支度判官,渐迁右谏议大夫。兴定二年(1218),随元帅左都监纥石烈牙吾塔伐宋,任参议官。牙吾塔不奉诏约,擅自进兵,一无所获,
【介绍】:宋兴化军莆田人,移居明州。徽宗政和间进士。钦宗靖康时为汾州教授,佐守臣张克戬捍御金兵。高宗时知惠州,曾单骑赴曾袞营垒,譬晓降之。四明僧法恩谋逆事觉,有请屠城者,时膏方为御史,力论不应多杀,故
【生卒】:?——1799河道总督李宏之子。初捐赀授县丞。历官江南河道总督、河东河道总督、两江总督兼领南河事。乾隆四十六年(1781)上疏请改革南河管理机构,增加河兵。先后督筑黄河考城决口、青龙口决口及
【生卒】:212—292【介绍】:西晋临淮东阳人。陈矫子。曹魏时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累迁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晋武帝即位,以佐命勋,进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历太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