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董仲舒

董仲舒

【生卒】:前179—前104

【介绍】:

西汉信都广川人。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学术之先声。曾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其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形成“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以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谓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出于天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生卒】:前179—前104

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少治《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任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他以贤良上《天人三策》,建议非孔子之学,皆绝其道。武帝采纳其议,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以后两千余年思想正宗。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之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连结成一体,形成一种封建神学思想体系。宣扬“天人感应”说与“君权神援”论。提倡“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并主张抑制兼并,设立太学。曾任江都相和胶西王相。后病免。著有《春秋繁露》。(,参见《史记)


【生卒】:前179—前104

【介绍】:

西汉信都广川人。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学术之先声。曾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其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形成“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以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谓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出于天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生卒】:前179—前104

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少治《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任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他以贤良上《天人三策》,建议非孔子之学,皆绝其道。武帝采纳其议,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以后两千余年思想正宗。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之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连结成一体,形成一种封建神学思想体系。宣扬“天人感应”说与“君权神援”论。提倡“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并主张抑制兼并,设立太学。曾任江都相和胶西王相。后病免。著有《春秋繁露》。(,参见《史记)


【生卒】:前179—前104

【介绍】:

西汉信都广川人。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学术之先声。曾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其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形成“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以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谓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出于天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猜你喜欢

  • 倪尚谊

    【介绍】:元徽州休宁人,字思敬。赵汸弟子。汸撰《春秋属辞》成书,复改《集传》,未成而殁。尚谊据《属辞》义例,参以平日所闻于汸者,续成《春秋集传》。

  • 挚峻

    【介绍】:西汉京兆长安人,字伯陵。高尚不仕,隐山,号山居士。卒,人立祠,号君。

  • 束元嚞

    【介绍】:宋庐州合肥人。官通城簿,毁淫祠,正风俗。摄县令,以政最闻。后知秦州,值岁饥,赈济有法,全活甚众。累官枢密都承旨。引老归,年九十,犹课诸孙读书,至夜分不倦。

  • 文初

    【介绍】:宋眉州彭山人。性笃孝。在襁褓中时其父流落汴地。二十年后至汴访寻,逾年始得归养。及登第,回封其父为承事郎。

  • 八思巴

    【生卒】:1235—1280【介绍】:元乌斯藏蕯斯迦人。原名罗古罗斯坚藏。八思巴意为“圣者”。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蒙古乃马真后四年,从其伯父萨斯迦班智达赴凉州,与皇子阔端会见。蒙哥汗三年,忽必烈

  • 崔玄同

    【介绍】:唐博陵安平人。历吏部员外郎。玄宗开元十一年,官至刑部侍郎。后出为徐、相二州刺史。

  • 完颜瓖

    【生卒】:?—1192【介绍】:金章宗兄,本名桓笃,亦作欢睹。工诗,精骑射、书艺及女真大小字。进瀛王。卒谥文敬。

  • 秦武公

    【生卒】:?—前678年宁公长子。前698年即位。同年,伐彭戏氏,兵锋至华山下。十年,攻取邽、冀戎,开始建立县制。次年,又以杜郑为县,灭小虢。前678年卒,始以人殉葬。【生卒】:?—前678【介绍】:

  • 张文

    【生卒】:?—1506【介绍】:明江西新喻人,字经载,号雅素子。弘治六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改工科、兵科,进户科都给事中。上劝进新政五事,力诋内官外戚,被罚俸。寻卒官。

  • 王澄

    字平子,王衍弟。少历显位,累迁为成都王颖从事中郎,后依附东海王越,出为荆州刺史。至镇,日夜纵酒,不理政事。荆湘流人王如、杜弢起义,出兵征讨,兵败,渡江到建康。与王敦有宿怨,被敦骗到家中杀害,谥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