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傅奕

傅奕

【生卒】:555-639

相州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人。通晓天文历数。初仕隋,入唐为太史丞,后迁太史令。进《漏刻新法》,行于时。又注《老子》,撰《老子音义》。曾多次上谏禁除佛教,并将魏、晋以来斥佛言论编集成《高识传》十卷。(,参见《新唐书》)


【生卒】:555—639

【介绍】:

隋唐时相州邺人。隋文帝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唐高祖即位,拜太史令。奕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置参旗、井钺等十二军之号,亦奕所定。武德三年,进《漏刻新法》,行于时。七年,上疏请除释教,又上十二论,言益痛切。奕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未之信。注《老子》,并撰《音义》,又集魏、晋以来驳佛教者为《高识传》。


【生卒】:555—639

【介绍】:

隋唐时相州邺人。隋文帝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唐高祖即位,拜太史令。奕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置参旗、井钺等十二军之号,亦奕所定。武德三年,进《漏刻新法》,行于时。七年,上疏请除释教,又上十二论,言益痛切。奕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未之信。注《老子》,并撰《音义》,又集魏、晋以来驳佛教者为《高识传》。


【生卒】:555—639

【介绍】:

隋唐时相州邺人。隋文帝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唐高祖即位,拜太史令。奕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置参旗、井钺等十二军之号,亦奕所定。武德三年,进《漏刻新法》,行于时。七年,上疏请除释教,又上十二论,言益痛切。奕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未之信。注《老子》,并撰《音义》,又集魏、晋以来驳佛教者为《高识传》。


猜你喜欢

  • 元修义

    【介绍】: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寿安。涉猎书传,颇有文才,为孝文帝所知,自元士迁齐州刺史。孝明帝时累迁吏部尚书,唯事货贿,授官大小,皆有定价。孝明帝正光五年,秦州、南秦州城民起义,杀刺史李彦、崔游。脩义

  • 陈藻

    【介绍】: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

  • 闵齐伋

    【生卒】:1580—?【介绍】:明末清初浙江乌程人,字及武,号寓五。明诸生。批校《国语》、《战国策》、《檀弓》、《孟子》等书,汇刻十种。士人能讎一字之伪者,即赠书全帙,展转传校,悉成善本。著有《六书通

  • 杨戏

    【生卒】:?—261【介绍】:三国蜀犍为武阳人,字文然。少即知名,为诸葛亮深识,年二十余为督军从事。又为丞相府主簿。蒋琬辟为东曹掾。历建宁、梓潼二郡太守,入为射声校尉。后主延熙二十年,随姜维出师,素不

  • 柴成务

    【生卒】:934——1004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人。乾德进士,为峡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中,转太常丞,迁殿中侍御史。授两浙转运使,为光禄少卿。淳化中,同知给事中事

  • 宋德之

    字正仲,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徙居蜀州。庆元进士,历国子正、枢密院编修等。宁宗下诏求言,上疏论七事,皆今时政得失。出知阆州,昊曦叛宋,德之假伤足以避,乱平后至阆州。为安丙所劾,降职。召为兵部郎官,

  • 元蛮

    【介绍】:北齐人。北魏宗室,鲜卑族。元爽弟。东魏孝静帝武定末任光禄卿。入北齐,位度支尚书。以不为继母服,为左丞弹劾。北齐文宣帝天保十年大诛元氏,以女为昭帝后,自市追免之,赐姓步六孤。寻病卒。

  • 奕譞

    【生卒】:1840——1890道光帝第七子。光绪帝之父。初封醇郡王,后进封醇亲王。历官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光绪帝即位(1874),为避议论,曾于光绪元年上《预杜妄论》疏,并请罢任。光绪十年(1884)

  • 方瑛

    【生卒】:1415—1459【介绍】:明滁州全椒人。方政子。官都指挥同知,从王骥征麓川思任发、思机发,复从破贡章、沙坝、阿岭诸地。景泰中封南和伯,充总兵官,率京军镇压湖广苗民起事,进爵为侯。

  • 汪道昆

    【生卒】:1525——1593字伯玉,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兵部左侍郎。被王世贞所称“后五子”之一。世贞作《艺苑卮言》中有“简而有法者伯玉”句。道昆由此出名。卒官。【生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