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贞泰
渤海王国官员。仕于宣王大仁秀之世。唐长庆三年(日本弘仁十四年,823)冬,奉命率101人出使日本。十一月抵日加贺登陆。日廷以12年一通聘期未到,国内连年歉收,人民贫困,朝廷苦于迎送等为由,拒绝使团入日京城。所带信物及赠送之契丹猲、㹻各2口,于翌年(日天长元年)四月由越前地方官吏代交日皇廷,返归。
渤海王国官员。仕于宣王大仁秀之世。唐长庆三年(日本弘仁十四年,823)冬,奉命率101人出使日本。十一月抵日加贺登陆。日廷以12年一通聘期未到,国内连年歉收,人民贫困,朝廷苦于迎送等为由,拒绝使团入日京城。所带信物及赠送之契丹猲、㹻各2口,于翌年(日天长元年)四月由越前地方官吏代交日皇廷,返归。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地区佛教僧职名。清代蒙古寺庙较多地区或按所在行政区划或跨越行政区,置喇嘛印务处于某一大寺,设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处理所辖地区政教以及寺与寺之间事务。也是当地政教合一的掌权者。京师设掌印札
准噶尔在叶尔羌扶立之傀儡汗。约1680—1682年在位。※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巴拜汗之长子。约1678年,父死后,自哈密赶回吐鲁番继汗位。1679年,准噶尔汗国统治者噶尔丹兼并叶尔羌汗国东部,遂成为
云南红河地区哈尼族节日之一。哈尼语称“苦扎扎”。一般在夏历六月举行,故名。节日期间,宰杀牲畜,由宗教头人主持祭祀谷神,祈求保佑丰收。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跤、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唐代回鹘汗国末代可汗。跌氏。※乌介可汗之弟。愿为遏捻特勒(勤)。会昌六年(846),乌介可汗被国相逸隐啜杀后,于金山被回鹘余众五千拥立为汗。先仰食于奚族首领硕舍朗。奚为
即奇首可汗,又记作奚首。传说中的契丹始祖。有八子,繁衍为八部。时在潢河(今内蒙古境内西喇木伦河)西、土河(今老哈河)北一带活动,“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辽史》记在木叶山(两河交汇处,契丹发源地,契丹
早期藏学家。精通藏语文及藏族历史、宗教及文化。与藏族通婚,与藏族联系密切。从30年代起,即发表有关藏族的著述。 《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多载其文。其论述多取材于藏文原著及藏族学者,从其学者多人,其口
金代官名。源于辽代契丹语※“夷离堇”(军事首领)。一说源于突厥语。《金史·国语解》谓:“部落墟砦之首领。”金有移里堇司,设移里堇一员,从八品,掌管边疆部落与部族的村寨,下设司吏、习尼昆(掌本乣差役等事
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历史传留下来的一种基于原始宗教信仰的活动。过去当地群众相信用人头祭谷能获丰收,故每年二月春耕至七八月收获之前,发生各寨之间相互猎头祭谷的现象,结果造成相互间频繁的血族复仇。每年到
蒙古语音译“阿尔巴齐”意为“当差人”。“宰桑”为汉语“宰相”之音译。阿尔巴齐宰桑是准噶尔承办鄂拓克、昂吉贡赋和差役的官员,定员4名。下领阿尔巴齐约百员,随其赴各处催差。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纥斯直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