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昌

高昌

①西域古地名。西汉在车师前国设高昌壁,为汉军营垒之一。东汉戊己校尉居高昌壁。历三国至东晋初,戊己校尉治所都在高昌(城)。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设高昌郡。后历为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重镇。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至和平元年(460)间为北凉残部所据。后来汉人阚伯周、张孟明、马儒、麹嘉及其子孙相继在此称王,即以高昌为都城。唐贞观十四年(640)置西州及高昌县,均以此城为治所。五代至宋,为高昌回鹘都城,又称西州。辽、金时称和州,元称哈剌火州,明称火州。遗址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阿斯他拉南之“高昌故城”。城三重。外城方形,周长5公里。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宫城居北。今尚存建筑基址多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西域古国名。北魏和平元年(460)阚伯周为高昌王,为汉人在高昌称王之始。太和五年(481)敦煌人张孟明为高昌王,后为国人所杀。当地人另立马儒为王。太和二十一年(497)或稍后,高昌人又杀马儒而立金城(今甘肃兰州)榆中人麹嘉为王。是为麹氏王朝之始。境内多汉人,制度拟中原。数传至麹伯雅,遣使朝隋,贡方物,娶隋华容公主为妻。其子麹文泰立,贞观四年(630)朝唐。贞观十四年(640),高昌王麹智盛降唐。唐列其地为州县。 ③西域古国名。即高昌回鹘(西州回鹘)。唐开成五年(840),回鹘被黠戛斯攻破,分三支从蒙古高原西迁,其中一支至高昌立国。北宋时屡贡方物。太平兴国六年(981),其王自称“西州外生(甥)师子王阿厮兰汗”,遣都督来献。宋遣王延德等使高昌。1001年以前,回鹘已向西分布至龟兹(今新疆库车)。1130年,耶律大石假道高昌回鹘西进。约1132年,该国成为西辽附庸;元太祖四年(1209)归降蒙古成吉思汗。元朝在其境内设官、屯戍。1324—1328年间,其地并入※察合台汗国。

猜你喜欢

  • 斡朗改

    又译嗢娘改。辽时对北方一部族的称呼,曾附辽,为辽属国。原词为契丹语地名,其词意不明,部以地名称之。该部居于今贝加尔湖一带。据史载,辽属国可纪者有59,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无定额,从其便,不从者讨

  • 夜郎县

    古县名。①东汉置,治所在今贵州省关岭境内,为布依、苗等民族之聚居地区。西晋至南朝曾为※夜郎郡治所。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后废。②唐武德四年(621),分宁夷(今贵州德江西南)置,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

  • 江淮总摄

    元代管理江淮地方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中国,于各地先后封僧人为总统、总摄,

  • 赶仗

    土家族狩猎活动。每年过※“赶年”时的活动之一。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四日举行。盛行于湖南永顺、龙山等地。相传,猎王禾撮为保护庄稼,率众猎手上山驱逐害兽。一次,女英雄梅嫦在与野猪搏斗中不幸牺牲。为纪念她,每家

  • 迭里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迭里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是词亦作人名,《辽史·太祖纪》:天赞三年(924)九月,“

  • 吴泽霖

    1898—1990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江苏常熟人。汉族。中共党员。14岁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曾与投身宣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星、密苏里

  • 岭南杂记

    书名。两广地方志及民族志。2卷。清吴震方(字青坛,浙江石门人,汉族)撰。康熙年间(1662—1722)成书。为两广游记。其中卷上记山川、民族、时事,涉及瑶族、壮族习俗颇详,如云:“壮种与瑶异类,……花

  • 焦礼

    1382-1463明朝将领。字尚节。蒙古族。把思台子。父于洪武(1368-1398)时归附明朝,封通州卫指挥佥事。父、兄卒后,因侄管失奴年幼,遂借袭其职,为都指挥同知,备御辽东。宣德(1426-143

  • 辽上京遗址

    辽代古城遗址。俗名波罗城,意为青灰色的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两河合流之平原上。契丹建国初名龙眉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三年(918)在此正式筑城,名皇都,后称上京临潢府。周27里,共有

  • 萧仲恭

    1090—1150辽末后族。原名术里者,又记作术者。契丹族。为天祚帝姨夫,中书令萧特末子。性恭谨有礼。幼时为孩儿班班使,天庆五年(1115),任副宫使,后迁本部详稳。保大二年(1122),为护卫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