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陈百戏

陈百戏

元代蒙古宫廷宴饮或祭祀风俗。据周伯琦《扈从集·诈马行序》等载,每年六月,元朝皇帝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上都河北岸)举行“诈马宴”,除进行赛马、观奇兽等活动外,还令诸教坊事先准备乐队、戏曲、歌舞、杂技。宴饮时“诸坊奏大乐,陈百戏,如是者三日而罢”。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采纳国师八思巴建议,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在大都(今北京)举行白伞盖佛事、游皇城。由教坊司云和署提供四百人的乐队,兴和署提供艺妓杂扮戏队150人,祥和署提供杂把戏队150人;仪凤司提供汉、回回、河西三色细乐,每色各三队,共324人。届时随各色仪仗队周游皇城内外,边行边演出各种歌舞、戏曲、杂耍节目,百戏纷呈,供帝、后、贵族、百官及沿途民众观赏,名为祭祀、避灾祈福,实为宣扬佛教。

猜你喜欢

  • 摄图

    即“沙钵略可汗”(1131页)。

  • 瑟瑟仪

    契丹族祭祀仪式。“瑟瑟”为契丹语。此为祈雨射柳之仪。相传于开国前遥辇氏苏可汗时制定。遇天旱,择吉日行之。预先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致奠于先帝御容,继行射柳,皇帝二射,臣将依次各一射。不中者以冠服作抵押

  • 弘合撒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刺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刺儿”(433页)。

  • 东乡语

    我国东乡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临夏县等地。使用人数约有30万。内部差别不大。东乡语元音系统简单,元音没有长短的

  • 右相

    官名。①中原王朝常设左、右相辅佐国王。《史记·齐太公世家》:“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②渤海王国置。名似来源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改中书省曰西台,更中书令曰右相。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

  • 宁蒗普米族反土司斗争

    1936年冬月二十三日,木里东尼武装土匪袭击宁蒗,抢掠财物和牲畜,因土司和总管视而不问,拖其、托甸等村群众在普米族伙头的组织下,并发动永宁二十四官属内的普米、纳西等族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攻破土司衙门和

  • 马氏家乘

    回族族谱名。修成于清末。全1册。书前抄录《天方正学》等书之材料。正文分《咸阳王祧记》、《谱系》、《马德龄世系》、《咸阳王抚滇绩》、《马德朝世系》、《马云程世系》等部分。附录《蒙化直隶厅科举》、《蒙化志

  • 乌虎里

    见“乌古部”(332页)。

  • 托浑布

    1799—1843清朝大臣。字安敦,号爱山。蒙古正蓝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嘉庆进士。历任知府、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升山东巡抚。二十年,英军侵犯天津海口时,力主妥协投降,支

  • 忠路安抚司

    明清时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四年(1371)以元末明玉珍所置忠路宣抚司改置。治所位于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二十三年(1390)因反明被裁革。永乐五年(1407)复置。以覃英为安抚使,赐印诰。宣德三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