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尔布巴事件

阿尔布巴事件

清代前、后藏地方势力间夺权斗争。康熙六十年(1721),清朝平定侵藏之准噶尔军后,委任后藏康济鼐·索南杰布为首席噶伦,总理政务,阿尔布巴·多吉杰布、隆布鼐·扎西杰布、扎尔鼐·罗追杰布为噶伦,组成政权。首席噶伦兼管后藏、阿里地区行政事务,其居后藏时,前藏事务由阿尔布巴总理。噶伦官员各自代表前、后藏贵族扩充实力,争夺权力。康济鼐之贵族地位不及其他3人,扎尔鼐为七世达赖喇嘛之强佐,隆布鼐以二女妻达赖喇嘛之父索诺木达尔扎,3噶伦相结,嫉康济鼐并与之争权,清朝令内阁学士僧格等驰赴西藏,谕令双方和衷共事,并护卫达赖喇嘛,抚绥人民。雍正元年(1273),阿尔布巴等又乘清朝撤驻军,借康济鼐改组宁玛教派寺院之机,煽动前,后藏不同派群众间矛盾,以夺康济鼐之权,五年(1727),3名噶伦于布达拉宫大殿内谋杀康济鼐及其眷属和随员,雍正元年升噶伦之颇罗鼐组织后藏军与前藏军战于江孜,导致藏族史上著名之卫、藏战争。清朝派左都御史查朗阿率兵分三路入藏平叛。次年,后藏军攻入拉萨,困执阿尔布等人于布达拉山下,清朝处死阿尔布巴等人,令颇罗鼐总理政务,设立驻藏大臣,留川、陕兵2千驻前、后藏,重划四川、云南、卫、藏行政辖地。

猜你喜欢

  • 新集锦合辞

    西夏文谚语集。西夏学士梁德养编于仁宗乾祐七年(1176),刊于乾祐十八年(1187)。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1.5×15厘米,面7行,计62页。前有序,后有跋。正文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

  • 简位居

    夫余国王。尉仇台死,国人共立之为王(一说为尉仇台孙)。在位时,与中原王朝关系紧密,连年遣使朝贡。三国魏正始(240—249)中,幽州刺史毌丘俭征高句骊,遣玄菟太守王颀赴夫余,其遣大(一作“犬”)加郊迎

  • 哨鹿

    见“舐碱鹿”(1883页)。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七世

    1850—1869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七代活佛。法名凯珠布丹桑(一译架伊兹蒲丹占)。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二十二世。一说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藏族。拉萨附近的俗人米谷玛耳之子。

  • 乌春

    ①温都部首领。女真族。居阿跋斯水(今牡丹江安图县至敦化县流段)一带。初以锻铁为业,后因岁欠,率部众归乌古迺(景祖),加入生女真部落联盟。既而乌古迺知其遇事果敢善断,命为本部长,送归旧部。辽道宗咸雍十年

  • 白马语

    我国白马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布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松潘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等地,使用人口约11000多。白马语内部可分为3个土语,语音和词汇上稍有差异。

  • 东道五节度

    吐蕃统治河陇地区的军政建置。又称“东境五节度”或“东鄙五节度”,简称“东道节度”。掌管青海、甘州、河州、凉州及瓜州等五个节度区,并兼管松州道节度。主要驻地在河州(今甘肃临夏),有时在陇州(今陕西陇县)

  • 大贞斡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斡”,一作“翰”或“辅”。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被遣朝唐,请求备宿卫。

  • 札合敢不

    蒙古诸部统一前克烈部首领之一。又译札阿绀孛、札哈坚普。克烈部部长※忽儿札胡思杯禄罕子,※王罕弟。原名怯列亦歹。幼年为西夏所掳,久居其地,因为人机敏,颇受重用,赐名“札合敢不”。一说为唐兀语“赞普”的异

  • 彭翼南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晋卿。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宗舜子。嘉靖三十三年(1554),袭宣慰使职。三十四年,奉调率土兵3000协剿倭寇,会于松江。参加王江泾之战,大败倭寇,斩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