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缜
清朝大臣。原名锡淳,字厚庵。正蓝旗蒙古人。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初任户部郎中,后任江西督粮道,因病请休。光绪四年(1878)十月,以内阁侍读学士、副都统衔,为驻藏帮办大臣。五年,因病未赴任。有才艺,工书法,善诗文,著有《退复轩诗文集》、《感旧拾遗集》、《金贞祐铜印题辞》等。所作《天池子》、《岷州道中二首》、《过新乐二首》、《关陇行七首》、《古北口三十韵》、《登楼》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文,颇有进步意义。
清朝大臣。原名锡淳,字厚庵。正蓝旗蒙古人。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初任户部郎中,后任江西督粮道,因病请休。光绪四年(1878)十月,以内阁侍读学士、副都统衔,为驻藏帮办大臣。五年,因病未赴任。有才艺,工书法,善诗文,著有《退复轩诗文集》、《感旧拾遗集》、《金贞祐铜印题辞》等。所作《天池子》、《岷州道中二首》、《过新乐二首》、《关陇行七首》、《古北口三十韵》、《登楼》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文,颇有进步意义。
地名。位于贵州省黄平县东南20里。四山环峙,峻峭异常,乃一天险。清同治八年(1869),苗民※张秀眉起义军,借此天险大败席宝田部3000余人,有※黄飘大捷之称。解放战争时,人民解放军在此英勇剿匪。人民
?—1796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乌齐忒氏。乾隆元年(1736),由官学生考取笔帖式。二十四年(1759),授参赞大臣。二十七年(1762),授正黄旗汉军副都统,驻西宁。二十八年,因办事不力,革副都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德宁县(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蒙古国建立前,汪古部世居该地。元代汪古部贵族赵王于黑水(今艾不盖河)北岸修建以王府为中心的新城(俗称赵王城),定名静安县,为静安路
见“萧仲宣”(1993页)。
见“诸抹”(1951页)。
见“噶当派”(2499页)。
后唐庄宗对吐谷浑首领白承福所赐姓名。见“白承福”(601页)。
甘肃省方志。(清)升先修,安维峻编撰。100卷。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书。在《甘肃通志稿》的基础上删节增补,吸收雍正(1723—1735)以后新资料,重新编纂。分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
契丹族的一支。源出东胡。为契丹历史上最早部落联盟中的核心氏族。始见于《旧唐书》、《唐会要》。一说即※古八部中的※何大何部。因其长期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故亦为契丹最早部落联盟的名称。大约始于隋、唐之际(6
见“广济寺塔”(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