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甲制度
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便于征调赋役,在甘肃河州(今临夏)回、东乡、撒拉等民族聚集区推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洪武(1368—1398)中期,河州已设有45个里,其中东乡有12个里。后因人丁消亡、迁徙、流散,嘉靖五年(1526)减为31个里,东乡并为9个里。里设里长、书手,里下设甲,置甲首,均由地方豪绅充任,世袭。主要负责催征钱粮捐税,调解纠纷,稽查地方。他们往往利用职权武断乡曲,包揽词讼,对百姓滥用私刑。书手专办文册帐表,掌一里之赋税文案。康熙四十四(1705),为※会社制度所取代。
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便于征调赋役,在甘肃河州(今临夏)回、东乡、撒拉等民族聚集区推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洪武(1368—1398)中期,河州已设有45个里,其中东乡有12个里。后因人丁消亡、迁徙、流散,嘉靖五年(1526)减为31个里,东乡并为9个里。里设里长、书手,里下设甲,置甲首,均由地方豪绅充任,世袭。主要负责催征钱粮捐税,调解纠纷,稽查地方。他们往往利用职权武断乡曲,包揽词讼,对百姓滥用私刑。书手专办文册帐表,掌一里之赋税文案。康熙四十四(1705),为※会社制度所取代。
北魏时接待与安置四方诸族归附者之所。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宣阳门外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二水之间,御道以东,设立四馆,御道以西设四里。江南来归者,处于金陵馆,三年后,赐宅于归正
参见“锡伯族”(2364页)。
见“忽汗河”(1487页)。
470—501北魏宗室。又称直懃驾头拔羽直,字叔翻。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前废帝※元恭之父。太和九年(485),封广陵王,加侍中,为外都大官。后为大理,加卫将军,典决京
宋代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吐蕃部族首领。※俞龙珂弟。以妹妻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大首领※木征,结为姻亲,为木征重要谋士。熙宁五年(1072)降宋,封内殿崇班,本州蕃部都监,赐姓包名约。后,在驻河州边将
民族迁徙事件。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1、5),居住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土尔扈特部人民,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侵略与压迫,在渥巴锡汗率领下东归祖国。随从东徙者有33361户,168000余
即“劝龙晟”(398页)。
又作“班臣额尔德尼”,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达赖、班禅)转世系统之一的称号,班系梵语,是“班智达”一词的简称,意为“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额尔德尼,满语,意为“宝贝”。清顺治二年
1305—?元朝官员。字士安。蒙古塔塔儿氏。居莱州掖县(治今山东掖县)。家有“昌节斋”,自号“海东樵者”。元统元年(1333)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南台御史、经历,至正二十年(1360),为江西廉访佥事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仆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江县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详见“彝族”(2594页)。